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11月, 2024的文章

現代高中學生為什麼不再閱讀?

作者:陳銀欉 先生 隨著科技的快速發展與社會價值觀的轉變,現代高中學生的閱讀習慣已發生根本性的變化。 書籍,曾經是知識與文化的主要載體,現在卻逐漸被視為過時的媒介,以下將從技術、教育制度、社會價值觀和心理影響四個層面分析,並探討可能的解決之道,供大家參考。 一、智慧型手機:注意力的分散者 智慧型手機成為學生生活中的核心工具,使碎片化資訊成為主流。 社交媒體、短影音平台(如TikTok與Instagram)以高度吸引力的內容奪走了學生的注意力。 心理學家威廉漢姆指出:「現在『無聊』已經變得不自然,讀書無法與短影音競爭。」 閱讀耐心的下降,書籍需要深度專注,而這與社交媒體提供的即時滿足背道而馳。 依賴快速摘要,AI工具提供快速摘要服務,讓學生能在不真正閱讀的情況下完成學業需求,進一步弱化閱讀習慣。 二、教育制度的轉向:功利主義與閱讀量減少 1、課堂中長篇閱讀的比例大幅下降。 例如,美國教育偏向訓練學生「理解資訊」、「給出論點」,而非深入閱讀完整文本。 2、教師因時間壓力與學生需求,傾向於教授摘錄內容,甚至完全摒棄長篇經典著作。 3、淺層學習,摘錄與短文閱讀無法培養深度批判性思維和同理心。 4、教學質量降低,教授逐漸降低對學生的期望,例如縮減每週閱讀作業頁數,長篇經典如《罪與罰》甚至被排除出閱讀清單。 三、社會價值觀轉變:實用主義至上 當前的教育和社會更關注實用技能,如就業能力,而非人文素養,學生普遍認為花時間閱讀長篇經典無法直接提升職業競爭力。 閱讀的重要性被邊緣化,學生將更多時間投入課外活動和實用技能培訓,而非探索文化與哲學內涵。 成績通膨削弱學術要求,如哈佛學生近80%成績為A等,進一步降低學生深度學習的動力,分數甜的教授受歡迎程度增加。 四、閱讀的消亡:個人與社會的危機 1、思維深度缺失:短時間閱讀無法激發批判性思維、自我反思及情感共鳴。 2、同理心的喪失:書籍能將讀者帶入異於自身的世界,從而培養多元視角和包容心,這些能力在碎片化資訊中難以獲得。 3、淺薄的世代:習慣接收碎片資訊的人易受煽動,難以深入理解複雜議題,導致社會討論流於表面。 4、民主與穩定的威脅:批判性思維的匱乏可能使人更易接受極端思想,加劇社會分裂和政治動盪。 五、解決之道:鼓勵重拾深度閱讀的價值 1、重塑教育 鼓勵閱讀完整文本,將經典著作重新納...

校友致贈幾本科普書給學校圖書館

校友致贈以下書籍給成功高中圖書館,供有興趣的同學借閱: 完全圖解 元素與週期表:解讀美麗的週期表與全部118種元素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34095 完全圖解 元素與週期表(修訂二版):國高中必備!一次認識118種元素特徵及應用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988098 Galileo 科學大圖鑑 1-3 套書: 數學大圖鑑 物理大圖鑑 化學大圖鑑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98776 Have fun.

協助高中生畫出人生藍圖

圖片
作者:陳銀欉 先生 壹、前言 在全球化和AI科技快速發展的時代,現代的高中生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和機遇。 每位學生的未來之路並不由他人掌控,而是應該由自己主導。 因此,我們提出「我就是我的人生CEO」這一理念,鼓勵高中學生主動規劃自己的生涯藍圖,積極迎接未來世界的變遷,並成為能夠創造自身價值的優秀人才,挑戰未來。 貳、台灣大學前教授洪明洲分享 「詢問AI:未來老師如何在課堂教學?..AI給的答案如這張圖(如附圖)。 這張AI圖是使用 Please generate an image of a course in the near future. 為prompt,輸入人工智慧軟體 Dall-E3生成這張教室教學圖像。 【互動討論】是未來的主要教學模式,學生與老師圍成一圈,每位學生帶著筆電上課,隨時在筆電作筆記,同時查閱資料,給予全班回應,大牆壁show出老師的講義教材,學生當場實做的練習也會show在牆壁上。 不管是硬體教室或老師的教材、學生上課的能力、…目前都還達不到這張AI圖的水準。」 叄、如何協助高中生畫出人生藍圖? 首先,高中生的生涯藍圖應該是兼具彈性與前瞻性的,透過高中學校設立的「人生CEO養成規劃」,我們可以提供多元的學習與探索機會,幫助學生逐步認識自己,找到真正熱愛的領域,並掌握必要的技能。 這類輔導計劃包括講座、產業參訪、生涯規劃諮商等活動,以深入的職場體驗引導學生了解不同職業的特質與挑戰。 其次,根據每位高中學生的背景和性格,協助他們分配與運用時間,將「成功」具體化為可行的目標,高中學校可以設置「個人生涯規劃諮詢室」,邀請校內外的職涯輔導師提供定期諮詢,並建立個人規劃自我檢測平台,讓學生透過各種職涯量表與心理測驗更深入了解自己。 這種個人化的支持體系讓學生在高中階段就開始探索自己喜好與專長,同時釐清需要克服的性格缺點,為未來的學習方向與人生抉擇打下堅實的基礎。 高中生面對全球教育模式的變化,如何超前部署? 在全球教育日益重視跨文化、跨學科學習的趨勢下,學生應該超前部署,為個人生涯進行更全面的規劃。 李開復博士曾指出,AI時代的競爭不僅是人與人之間的較量,還包含了人與機器之間的競爭。 因此,高中學生需要在學習中融入能夠創造機器無法替代的價值,如創造性思維、藝術審美和複雜問題解決能力。 對於高中生來說,這意味著他...

高中生學科能力精進計畫 — 創新高中教育模式

作者:陳銀欉 先生 一、前言 根據媒體報導新北市為提升高中生在學測及分科測驗的亮眼表現,並培育國際競爭力人才,教育局已連續三年推動「學科能力精進計畫」成果斐然,上學年度共有17所高中參與計畫,挹注近700萬經費培養學子學科能力有感升級,締造今年大學繁星入學有了亮眼的成績,經全國數據統計下,錄取繁星人數最多的前十所高中,新北市就囊括3間學校,充分展現計畫卓越成效。 新北市教育局長張明文表示,學科能力精進計畫目的是讓各校根據學生的能力和特色,適性安排規劃課後多元化課程,同時攜手大專校院,善用大學資源的升學生競爭力,培訓數理及語言競賽選手,藉此提升學生素質及學科能力,增加錄取頂尖大學的比例。 張明文局長進一步說明,在各校課後精進課程部分,樹林高中透過計畫推動的特殊選才與數理科技競賽專班,學生團隊不僅在全國科展榮獲特優,並在FRC國際機器人大賽中拿下澳洲全明星新秀獎,晉級休士頓總決賽; 林口高中的拔尖策略則聚焦數理科學班,繁星推薦上榜102人,創下全國第一,該校黃安竹同學成功錄取長庚大學醫學系,刷新應屆考上醫學系紀錄。 二、資源共享,創造綜效 在共享大學資源面向,以錦和高中與台大、師大、東吳及淡江大學合作舉辦營隊及短期課程;三重高中、清水高中、林口高中及明德高中則透過計畫與台灣聯合大學系統四校合作開設新興科技專班,明德高中李佳貞同學參加中央大學人工智慧物聯網的課程後,回饋自己對AI及資工領域的認識更深入,對未來生涯規劃大有助益。 「高中生學科能力精進計畫」是新北市教育局為提升高中生在大學學測和分科測驗成績,並培養具國際競爭力的人才而設計的一項創新教育計畫。 該計畫不僅致力於強化學生的學科能力,還透過資源整合和多元教育方式,為學生提供適性學習的機會,提升學生在繁星入學等大學錄取管道中的表現。 三、計畫成果重點 「學科能力精進計畫」的主要目的是透過多元課程設計和課後輔導,根據學生的能力與特質,進行適性規劃,提升其學科素養及大學錄取競爭力,該計畫涵蓋以下三大重點: 1、多元課後課程 各高中根據學生特質安排課程,特別著重於數理、語言、科技等領域的加強。 2、大學資源共享 與台灣頂尖大專院校合作,引入大學課程、短期營隊,為學生提供進階學習機會。 3、競賽與專業輔導 鼓勵參與各類數理及語言競賽,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及學科精進,增加優異成績及國際競爭力。...

高中教育是培養研究能力和領導力的基礎

作者:陳銀欉 先生 高中階段不僅僅是學習課本知識的時間,更是為未來的研究能力和領導力奠定基礎的關鍵期。 現代社會對個人自主學習和創造力的需求不斷提升,而高中時期正是一個塑造這些核心能力的起點,贏在起跑點。 在研究方面,目前許多大學生、研究生在進行專題或研究時,往往傾向於尋找所謂的「最佳解法」或模仿前人的經驗。 然而,這些方案多數是為了他人的需求或特定情境所設計,未必適用於自身的研究背景,而且長期依賴他人的方法,會讓學生逐漸失去主動性,也無法培養自我探索的能力。 真正適合自己的解法,其實需要透過不斷的實踐和反覆試驗才能找到,而這些能力都可以從高中時期的基礎教育中培養。 此外,缺乏累積「自身數據」的意識和行動,也是學生常見的問題之一。 往往過度依賴他人數據分析可能會帶來風險,因為這些數據是否精確、是否適用於自己的情境,往往難以確認。因為真正有價值的數據,應該來自於自己生活的實驗和實踐。 高中生應在學習過程中養成這樣的意識,逐步建立起對數據的敏感度和獨立收集、分析數據的能力,以降低不確定性,並提高研究的可信度和實用性。 研究的持續性也是一項人才培育重要素質,一些學生容易滿足於找到「可行的解法」而不再繼續優化,卻忽略了真正的研究工作是需要長期迭代、持續調整的。 這種「迭代升級」的心態可以幫助學生在實踐中不斷檢驗和改進自己的方法,隨著經驗和數據的累積,逐漸提升自己對問題的解決能力,並在未來生涯規劃、學術或職業上保持競爭力。 在領導力方面,高中是建立自我認識和鍛鍊領導風格的重要階段。 首先,成功的領導力需要真實性,即忠於自我,但這並不意味著恣意妄為,而是指不斷跳出舒適圈,探索自己更多的潛力。 領導者必須時刻自我覺察,找到自己最真實且有潛力的面向,這樣才能贏得他人信任,發揮真正的領導影響力。 好奇心則是持續探索與學習的驅動力,尤其在面對快速變遷的環境時,更顯其重要。 高中生應養成多問問題、勇於挑戰未知的習慣,主動接觸不同領域的知識,這樣可以幫助他們培養開闊的視野和探索未知的勇氣,為未來的學習和工作奠定基礎。 最後,謙遜的態度是成功領導的基石,一個具備領導力的人,應該學會謙虛、承認錯誤,不將功勞歸於自己,而是看到團隊的力量,高中生若能在團體活動中學會這一點,將會在未來的學習和工作中更加受人尊敬,並且擁有更良好的人際關係。 總之,高中是培養研究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