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方法論:學習地圖與有效學習策略探索

作者:陳銀欉 先生

前言

108 課綱下推行素養導向教學,強調生活實力與問題解決融入教學,以生活為本的新型態學習方式,使「教學」二字在學校教育中被重新定義,而運用學習策略乃是達成核心素養導向教學的其中一步。

十二年國教課綱總綱實施要點提到,為增進學生學習成效,具備自主學習和終身學習能力,教師應引導學生學習如何學習,並具體列出「動機策略」、「一般性學習策略」、「思考策略」、「後設認知策略」與「領域/群科/學程/科目特定的學習策略」等五項分類,期望教師指導學生掌握這些學習策略。
而在教育部特殊教育輔導團高中分團資料中,也將學習策略分為認知、動機與態度、環境與工具、後設認知四個向度,以及15個學習要點。

學習方法的方式與關鍵技巧

問題解決策略;技法;腦力激盪;水平思考;圖像思考;列舉法;屬性列舉法;檢核表法;六頂思考帽;六雙行動鞋;曼陀羅思考;心智圖法;魚骨分析法;檢核表技術;奔馳法;創意思考策略;問題解決能力;創意思考技術。

一、理念與重要性

學習方法優先於學習內容:教師不僅傳授知識,更要教會學生「學習如何學習」。

快速學習 × 清晰思考:核心目標是幫助學生快速吸收、理解、記憶知識,並具備整理與創造的能力。

教育改革方向:透過「帶好每位學生」實踐因材施教、精熟化學習與適性教育,讓學生管理自己的學習並創造新價值。

二、學習地圖的理論基礎

學習地圖是一種將訊息圖像化、結構化的筆記方式,結合文字、圖畫、色彩、情節、聲音等元素,符合人腦自然思維運作模式,便於記憶與理解。

加速學習六步驟(M.A.S.T.E.R.)
1.Mind(進入正確心智狀態)
動機、自信、意志力、正向期待。
2.Acquire(吸收資訊)
運用視覺、聽覺、動覺特性,逐步掌握知識要點。
3.Search(找出意義)
用多元智能探索知識內涵與價值。
4.Trigger(啟動記憶)
利用複習週期、故事化技巧、睡眠記憶法等鎖定長期記憶。
5.Exhibit(展示所知)
透過講解、練習、教別人來深化理解。
6.Reflect(反省學習過程)
評估進度、修正策略、將挫折轉為經驗資產。

三、學習地圖的製作原則

1.中心主題置中
清楚界定核心理念。
2.關鍵字為骨架
精簡關鍵詞作為分支主題。
3.由中心向外擴張
主分支維持 5–7 條,確保結構清晰。
4.多元符號與色彩
使用圖像、符號、大小變化凸顯重點。
5.留白設計
保持空間以增加可讀性與視覺效果。

四、教育啟示與應用

提升學習自主性:學生掌握快速學習與清晰思考能力,能獨立管理知識。
促進創新能力:整合資訊並轉化為創意解決方案。
落實因材施教:教師可依不同學生特性設計專屬學習地圖。
推動教育改革:作為「帶好每位學生」的重要策略,增強學習成效與樂趣。

五、有效的學習策略

學習策略是指學習者用來有效學習和提升學習效果的方法和技巧。
它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記憶知識,提高學習效率,並培養獨立學習的能力。
學習策略不僅包括學習方法,還包括學習動機、時間管理、自我監控等各個方面。
以下是一些常見的學習策略:

1. 認知策略(Cognitive Strategies):

  • 主動學習:
    積極參與學習材料,例如提問、討論、做筆記、做練習等,而不僅僅是被動地閱讀或聽講。

  • 精緻化詢問:
    通過不斷提問,深入理解學習材料的細節和背後的原因,例如「為什麼?」、「如何做?」等。

  • 自我解釋法:
    在學習過程中,主動向自己解釋材料的內容和意義,例如「用自己的話解釋」、「舉例說明」等。

  • 摘要法:
    將學習材料的重點總結成簡短的文字或圖表,幫助回憶和理解。

  • 關鍵字法:
    將重要的概念或術語與圖像、聲音或其他聯想聯繫起來,以便更容易記住。

  • 圖像輔助學習:
    利用圖像、圖表、流程圖等視覺工具來幫助理解和記憶。

  • 重讀:
    多次閱讀學習材料,加深印象和理解。

  • 練習測驗:
    通過做練習題或測驗來檢測自己對知識的掌握程度,並發現不足之處。

  • 分散練習:
    將學習時間分散開來,而不是集中在一兩次,可以提高長期記憶效果。

  • 交叉練習:
    在不同的科目或主題之間穿插學習,可以促進不同知識之間的聯繫和理解。

2. 後設認知策略(Metacognitive Strategies):

  • 自我監控:
    在學習過程中,不斷監控自己的學習進度、理解程度和學習方法,並根據情況做出調整。

  • 計畫和組織:
    在學習之前,制定學習計畫,合理安排學習時間和內容,並將學習材料進行組織,例如製作大綱、分類等。

  • 評估和修正:
    在學習過程中,評估自己的學習效果,並根據評估結果修正學習方法和策略。

3. 資源策略(Resource Management Strategies):

  • 有效利用學習資源:
    充分利用圖書館、網絡、教材、參考書等學習資源,例如查閱資料、閱讀相關書籍等。

  • 尋求幫助:
    及時向老師、同學或朋友尋求幫助,解決學習上的困難。

  • 善用科技:
    利用電腦、平板、手機等科技工具,例如學習軟件、在線課程等,來輔助學習。

4. 學習動機策略(Motivational Strategies):

  • 設定明確的目標: 為每次學習設定具體、可衡量的目標,例如「完成多少頁」、「掌握多少知識點」等。
  • 獎勵自己: 在完成學習目標後,給予自己一些獎勵,例如看一集電視劇、玩一回遊戲等。
  • 保持積極的態度: 相信自己可以學好,並對學習保持熱情和興趣。
  • 建立良好的學習環境: 選擇安靜、舒適的環境,避免干擾,提高學習效率

六、人工智慧技能:全球就業市場的新門檻

在全球數位化與智慧化浪潮推動下,人工智慧(AI)技能正迅速成為職場的必備能力。《2024年工作趨勢指數年度報告》顯示,全球越來越多的領導者將 AI 素養視為招聘的重要條件,尤其是在知識型職位領域。

數據顯示,中國在這一趨勢中位居全球首位,高達 79% 的企業領導者表示不會聘用缺乏 AI 專業知識的員工。
緊隨其後的是越南(76%)與印度(75%),凸顯新興經濟體對 AI 技能的高度重視。

丹麥與印尼同樣展現積極態度,比例均為 69%,位列全球第四。從整體來看,31 個受調查國家的平均值為 66%,美國略低於此數字,為 65%。

在其他國家中,巴西與法國的比例均為 58%,英國為 57%,而加拿大則以 50% 排名墊底。這些數據揭示,儘管 AI 技能的推廣程度在各國有所差異,但其重要性已獲得廣泛共識。

業界專家指出,AI 技能正成為知識型職位的「新門檻」。在工作任務越來越多依賴數據分析、自動化決策與智慧化應用的背景下,擁有 AI 素養的專業人才將在就業市場中具備明顯的競爭優勢。未來,沒有 AI 能力的求職者,可能會逐步被排除在高附加價值的職位之外。

總體而言,人工智慧已不僅是科技領域的專屬技能,而是跨行業、跨地域的核心職場能力。隨著全球企業加速數位轉型,掌握 AI 將不再是加分項,而是進入職場的基本門票。

結論

學習地圖不只是筆記技巧,而是一套結合「快速學習」與「清晰思考」的系統化學習方法。它以人腦的自然運作模式為基礎,透過圖像化與結構化的呈現,幫助學習者在吸收、理解、記憶、應用知識的過程中,更有效率地達成目標。
對教師而言,推廣學習地圖有助於落實因材施教與精熟化學習,真正「帶好每位學生」;對學生而言,掌握這種方法,能夠培養終身學習與自主成長的能力,在知識快速更新的時代中保持競爭力與創造力。
最終,學習地圖是教育改革的實踐工具,更是引導學生「在學習中獲得成功、在成功中獲得學習」的重要橋樑。

教育界的園丁
陳銀𢹸 整理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自然科學和數學參考書籍和線上課程的推薦

「成功燈塔行」引領成功學子航向理想的目的地

用電腦和 AI 輔助數學學習

如何運用基本哲學技巧評讀學術文章,學習新知識

卡內基美隆大學羅博深教授談如何學習數學

史丹佛大學教授給中小學生的數學學習心態和方法

《定風波的智慧與運用》功名利祿轉頭空的無常

教育本體論的實踐

台灣大學試辦與高中合作進階課程

高中生的核心議題:大學申請排名的迷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