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訓練案例分享: 如何找到自己的夢想與價值

作者:陳銀欉 先生

一、案例導入:從尹春如談起

清末民初,有位落魄太監——尹春如,本該一生潦倒,卻因把握機緣、識人於微,最終走出不凡的人生。他以「看門人」的身分,陪伴齊白石二十餘年,不僅在識人、識畫上展現智慧,更懂得「不爭者勝、不言者智」的處世哲學。
最終,他將一生珍藏的畫作捐給紀念館,成為歷史的見證。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夢想與價值,不一定來自高起點,而是來自不斷延伸、積累與堅持。

二、問題意識:比較心態與職涯焦慮

在職場上,很多人常會陷入比較心態:
•為什麼別人專業更強?
•為什麼我樣樣會,卻樣樣不精?

這種「內耗」往往讓人忽略了自己的價值。其實,有些人是「專業型」,適合在單一領域深耕;有些人則是「跨界型」,更擅長連結、整合、補位。
如果你正好屬於後者,那麼找到自己的夢想與價值,就要靠一個關鍵方法——能力延伸模組。

三、教育訓練方法:能力延伸模組擴張策略

能力延伸模組,就像給自己的技能裝上一個「外掛」,在原有能力的基礎上,突破邊界、延伸價值。這在教育訓練設計中,也能成為指引學員自我成長的有效工具。

  1. 從興趣探索跨界可能性

某位行銷企劃熱愛攝影,他將攝影技術當作延伸模組,於是能同時規劃並執行視覺內容,成為跨界人才。
在課程中引導學員列出「本業+興趣」,思考可行的跨界組合。

  1. 緊跟時代趨勢

一名內容創作者,若能掌握 AI 生成影像、短影音剪輯,就能快速增加作品的吸引力。
教育訓練中安排「新科技模組」課程,例如 AI 應用、數據工具,讓學員立即上手。

  1. 從自身痛點切入

某企劃主管常因數據分析不足而被挑戰,他選擇學習統計與 Excel 自動化,彌補弱點,反而讓自己更有競爭力。
課程中可設計「痛點診斷表」,幫助學員找出目前最卡的地方,並引導他們設定對應的延伸模組。

  1. 借鏡專家路徑

許多業界專家不只專業過硬,還兼具個人品牌力。學員若能將「品牌經營」當作延伸模組,就能逐步打造差異化優勢。
課程設計「榜樣研究」活動,請學員分析一位業界前輩的能力組合,拆解後再設計自己的延伸模組。

  1. 快速實驗與調整

一位學員短期參加數據課程後,發現自己真正的熱情在「資料視覺化」而非「統計模型」,於是重新聚焦方向。
教育訓練應設計「短期試煉」,如工作坊或小專案,幫助學員快速驗證興趣與能力。

四、教育訓練啟發:找到自己的夢想與價值

透過延伸模組,學員能更清楚地回答:
•我的核心能力是什麼?
•我能在哪些跨界領域延伸?
•我如何把不足轉化為新優勢?

這不僅是職場的自我成長策略,也是教育訓練設計中非常實用的方法。

正如尹春如,他雖出身卑微,但懂得借勢修行、積累價值,最終在歷史上留下名字。
我們每個人也能透過能力延伸模組,不斷拼湊出屬於自己的「夢想拼圖」,找到獨一無二的人生價值。

五、歷史借鏡與演進過程

在教育訓練中,設計一個「能力延伸模組」讓學員透過自我診斷、跨界探索、趨勢分析、榜樣研究與小型實驗,逐步找到自己的夢想路徑與職涯價值。

一、歷史脈絡:從「三大主題」到「新三大軸心」

五四時期:青年學生高喊「倫理、民主、科學」,反映當時社會的核心需求:
•倫理 → 社會秩序與人倫價值
•民主 → 政治參與與自由平等
•科學 → 擺脫迷信、推動現代化

當代社會:進入數位與全球化時代後,三個新的軸心逐漸浮現:
•AI → 人工智慧與自動化,代表知識生產與決策方式的顛覆
•科技 → 新技術快速演進,成為推動社會與經濟的核心力量
•媒體 → 網路與社群塑造價值觀、輿論與人際互動

這就是「時代趨勢」的位移:人類社會的關鍵挑戰與機會,會隨歷史演變而轉換。

二、如何運用「延伸模組」提升能力?

把「延伸模組」放進這個演進脈絡,我們可以這樣操作:

  1. 從興趣出發 → 連接舊價值與新工具

如果你原本關注「倫理」或人文精神,可以延伸模組成「AI倫理」「數位公民教育」。
如果你重視「民主」價值,可以延伸模組成「數據治理」「媒體識讀」,確保民主不被假訊息或演算法操縱。
如果你本來偏好「科學」方法,可以搭配「AI研究工具」「數據科學」來提升研究深度。
舊的價值並未消失,而是需要靠新的技術去延伸。

  1. 緊跟趨勢 → 把握新時代核心能力

AI → 學習 AI 輔助工具、生成式模型應用
科技 → 掌握數位轉型、資料應用
媒體 → 建立媒體識讀、個人品牌經營能力

把「AI、科技、媒體」當作時代必備模組,成為你跨界能力的基礎框架。

  1. 從痛點出發 → 轉化焦慮為成長契機

如果覺得自己跟不上科技,可以先選擇「AI基礎應用」當入門模組。
如果對資訊氾濫無力,可以學「媒體識讀」或「知識管理工具」來強化判斷力。
如果擔心在民主公共領域被邊緣化,可以延伸「數位參與」「群眾協作」的能力。

痛點就是學習的突破口。

  1. 借鏡專家 → 觀察「新三大軸心」的典範

觀察 AI 科學家如何將研究成果轉化為社會應用。
觀察媒體人如何在資訊爆炸中建立可信賴的影響力。
觀察跨界創業者如何把科技和社會價值結合。

借鏡後拆解成模組,逐步內化為自己的能力組合。

  1. 快速實驗 → 用小專案測試新技能
    •參加 AI 工具工作室
    •嘗試自製一個小型媒體內容(Podcast / IG / 短影音)
    •在社群或社會議題中嘗試數位協作

小規模試驗,避免大成本投入,邊做邊調整。

三、教育訓練啟示

就像從「倫理、民主、科學」走到「AI、科技、媒體」的時代轉換,我們的能力升級也要靠「延伸模組」不斷更新。
•倫理 → AI倫理
•民主 → 數位公民
•科學 → 數據智能

透過跨界探索、趨勢把握、痛點修補、榜樣學習與快速實驗,每個人都能在新時代找到自己的定位,不只是跟上時代,而是成為推動時代的人。

結論

找到自己的夢想與價值,不在於一開始能否擁有亮眼的起點,而在於能否持續延伸、累積與轉化。
正如尹春如「不爭而勝」的人生啟示,我們每個人都能透過探索興趣、順應趨勢、克服痛點、借鏡專家與快速實驗,逐步拼湊出屬於自己的獨特能力組合。

教育訓練的價值,正是在於引導學員發現這些「能力延伸模組」,幫助他們不再困於比較,而能清楚認識自身的角色與優勢,並在跨界的可能性中找到前進的方向。
當我們把「樣樣鬆」轉化為「跨界整合力」,就能走出一條專屬於自己的路,實現夢想並活出價值。

教育界的園丁
陳銀欉 敬述
2025-8-18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自然科學和數學參考書籍和線上課程的推薦

「成功燈塔行」引領成功學子航向理想的目的地

卡內基美隆大學羅博深教授談如何學習數學

史丹佛大學教授給中小學生的數學學習心態和方法

用電腦和 AI 輔助數學學習

中華民國臺北市立成功高中校友陳銀欉,捐助母校壹佰萬元成立「特殊才藝獎助學金」

台灣大學試辦與高中合作進階課程

教育本體論的實踐

高中生的核心議題:大學申請排名的迷失

《定風波的智慧與運用》功名利祿轉頭空的無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