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 AI 時代的教育思維: 從「照做」到「追問」模式

作者:陳銀欉 先生

前言

在 AI 智能時代,資訊爆炸與工具便捷讓人容易陷入「照做」模式,失去深度思考與主動探索的能力。
教育工作者必須重新審視自己的教學方式——我們是在培養能適應規則的「執行者」,還是能突破限制的「思考者」?

一、檢視我們的思維模式

1.照做型思維:被動執行、遵守規範、依賴既有答案。
2.追問型思維:主動提問、探究本質、創造新解法。
3.教育反思問題:
1.學生遇到規則,是盲目遵守還是探討原因?
2.學生是複製成功模式,還是創造超越?
3.他們在課堂上接受標準答案,還是能延伸出新問題?

二、職場與教育的共同盲點

1.只執行、不思考的習慣,在學校和職場同樣存在:
•流於形式的作業與報告
•依賴範本的創作
•成功經驗的僵化套用
2.教育啟示:
•學校若只強調「會做題目」,畢業生將成為「跑腿型人才」。
•必須在學習中創造「追問情境」,讓學生反思為什麼這樣做。

三、什麼是追問思維?

1.核心觀點:
•What(表象):事情的表面行為與結果
•Why(本質):背後的動機、原因、邏輯
2.教育運用:
•訓練學生區分表象與本質,例如:
•「成績不好」的原因是能力不足,還是方法錯誤?
•「不交作業」是懶惰,還是課題設計缺乏意義?

四、重構教育的世界觀

1.避免被表象迷惑:鼓勵學生挑戰「常識」與「慣例」
2.培養多對一思維:一個原因可以衍生多種表象,反之亦然
3.教育任務:
•讓學生體驗跨領域問題的多重解法
•不只給「答案」,更引導「重新定義問題」

五、追問思維的實戰應用

1.在課堂溝通中:
•教師提問要引導深度,而非只檢查記憶
•學生回應後要追問「為什麼你這樣想?」
2.在專題與提案中:
•訓練學生提供多層次解法(松竹梅模型)
•培養他們從使用者與受眾的角度重新設計方案

六、從教育改革開始

1.填鴨式 vs. 啟發式教育:
•填鴨式提升平均值,但容易被 AI 取代
•啟發式培養頂尖創造者,但需要承受混亂與差異
2.啟示:
•AI 時代,教育的價值不在於「教更多知識」,而在於「教會學生追問與自我學習」。

七、打造追問型思考力的教學策略

1.費米估算法:用有限資訊推論全局
2.情境模擬:改變問題設定,觀察學生反應
3.閱讀反思:從文本中找出隱藏的假設
4.錯誤反思:分析為什麼答案錯,而不只是改正

八、追問與照做的平衡

1.教育真相:有時「照做」是必要的學習起點(特別是初學者)
2.成熟階段:逐步引導學生從「完全照做」轉向「主動追問」
3.最終目標:培養既能遵守規則,又能突破框架的人才

AI 能代替「會做事的人」,卻無法取代「會問對問題的人」。
教育工作者的使命,不是製造更多「照做型」畢業生,而是點燃學生的追問火花,讓他們在 AI 時代依然保持不可取代的價值。

《案例教學法分享》

麻省理工學院(MIT)史隆管理學院資深講師 George Westerman 強調,生成式人工智慧(Generative AI)並非遙遠的未來,而是一場現實進行中的革命,將深刻改變企業運作方式。
他主張,现在就應該積極實驗與使用這類技術,親身體驗才能辨識出有效與無效的方法,進而激發創意。

1、對知識型工作者的影響

Westerman 與 Maryam Alavi 在《哈佛商業評論(HBR)》指出,利用網路上免費的生成式 AI 工具不僅能大幅減輕認知負擔,還能提升認知能力與學習效果。這類工具能幫助處理大量資訊,讓使用者更專注於創造價值的任務上。

2、小規模、漸進式轉型策略: ‘Small t’ Transformations

Westerman 和 Melissa Webster 提出,企業不需要一開始就推動全面改造,而應透過 “small t” 漸進策略,逐步導入生成式 AI:

  1. 跨角色的共通任務:如資訊整理、會議記錄等;
  2. 特定角色或團隊:如程式撰寫、客服支援、創意生成等;
  3. 面向客戶的產品與體驗:如聊天機器人、個人化購物體驗等。
    這種方式可以在減少風險的同時創造實際價值,並為未來大規模應用打下基礎。

3、組織變革與文化養成

Westerman 在 2025 年於曼谷舉行的 MIT Symposium 中指出:
•技術進展遠快於組織變革,領導者需真正將生成式 AI 納入策略中,搭配其他 AI 技術(如深度學習、規則系統)以發揮最大效能;
•面對組織內部對 AI 的恐懼與抗拒,應採用「反向導師制」(Reverse Mentoring),讓較年輕的員工幫助年長者熟悉 AI;
•鼓勵「小規模實驗」,分享成功案例,逐步培養信心與創新文化。

總結
•趁早開始實驗:現在就應該主動嘗試生成式 AI;
•從小做起、漸進轉型:以“small t”策略累積成效;
•重視組織文化與變革管理:員工教育、內部分享與實驗文化是成功關鍵。

這些觀點強調,生成式 AI 將帶來重大變革,但要以謹慎、漸進方式導入,並同時重視文化與治理,才能真正從中受益。

教育界的園丁
陳銀欉 整理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自然科學和數學參考書籍和線上課程的推薦

「成功燈塔行」引領成功學子航向理想的目的地

用電腦和 AI 輔助數學學習

如何運用基本哲學技巧評讀學術文章,學習新知識

卡內基美隆大學羅博深教授談如何學習數學

史丹佛大學教授給中小學生的數學學習心態和方法

《定風波的智慧與運用》功名利祿轉頭空的無常

教育本體論的實踐

台灣大學試辦與高中合作進階課程

高中生的核心議題:大學申請排名的迷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