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德教育」的重要性: 從台積電工程師竊密案談起

作者:陳銀欉 先生

近日,全球半導體龍頭台積電爆發一起驚人內部洩密案:多名前員工與在職工程師涉嫌偷拍、竊取世界領先的2奈米製程核心機密,並流向日本半導體設備業者,引發全世界與台灣國安高度關注。
台灣檢調已依《國家安全法》將其中三人羈押禁見,最高法院亦駁回抗告,確認此案進入司法程序。

令人不安的是,這些涉案工程師皆來自國立清華大學,背景顯赫。
清大材料系特聘教授、國內首位開設「工程倫理」課程的周卓煇指出,這並非個案的「意外」,而是長期以來高等教育忽視品格與專業倫理教育的結果。
他痛批學界過度功利,只重技術,缺乏教導學生「做人的基礎」 。

一、案例啟示:功利主義與倫理缺失的危機

在清華校園裡,周教授甚至曾聽聞學生以技術用於製造毒品只要不被抓到就「沒事」;更提及1980年代轟動一時的「飲水機下毒案」,學生為達目的不惜害人,揭示道德教育的缺口 。這些例子說明,若不教導倫理與歉疚感,技術才能將可能成為危險工具。

二、品德教育的當務之急

1.將品德教育納入核心課程
大學課程長期偏重專業能力,卻忽略了如何培育同時具備技術與人文反思能力的人才。

2.透過倫理課程強化價值內涵
以周卓煇教授開設的「工程倫理」為例:該課程透過經典案例與「抉擇七部曲」等方法,引導學生在專業與道德抉擇間建立清晰判準,培養成為「成熟益人的優質領導人」 。

3.重塑校園文化與教育使命
教育若只追求論文指標、技術排名,卻不看人的價值觀,最終不僅會傷害學生自身,更可能造成社會與國家層面不可彌補的損失。

三、為真.善.美·德注入教育

台積電這起牽涉國家安全與國際競爭力的洩密案,是台灣技術教育一大警訊。
唯有在中等、高等教育中回復「做人比會技術更根本」的教育理念,才能避免精英人才陷入道德淪喪的陷阱。

這不只是學校的責任,更應是教育政策、社會文化共同推動:
把科技與倫理重新連結,讓每位畢業生,既是技術專才,更是有擔當、有道德感的人。

四、品德教育與企業倫理:國家競爭力的根基

台積電工程師竊密案的嚴厲警示與提醒

台積電爆發工程師涉嫌竊取2奈米製程機密並流向海外的案件,不僅動搖了台灣企業信譽,更觸及國家安全底線。
令人震驚的是,涉案工程師皆畢業於國內頂尖學府,技術能力毋庸置疑,卻在品德與倫理上失守。

清華大學材料系特聘教授周卓煇的評論一語中的——這不是個人的偶發失德,而是教育長期忽略品格與專業倫理所累積的必然後果。
當教育只教技術、不教做人,社會就等於在孕育一批缺乏道德指南針的高科技「危險人物」。

(一)品德教育:人才培養的「壓艙石」

  1. 國際經驗證明:品德優先,技術其後
    在美國、德國、日本等知名理工教育體系中,「工程倫理」與「職業道德」被視為必修核心課程。
    例如,德國工程師協會(VDI)明文規定,專業人員的道德責任等同於技術責任;美國ABET工程教育認證標準更將「理解專業與道德責任」列為畢業生必備能力之一。

  2. 沒有品德的技術,就是不定時炸彈
    技術是一把刀,既能救人,也能傷人。缺乏倫理的頂尖工程師,可能為了利益出賣機密,甚至應用技術製造危害社會的產品。這不僅會摧毀個人的職業生涯,更會損害企業品牌與國家安全。

(二)企業倫理:永續經營的生命線

  1. 利潤不是企業的唯一目的
    在當代全球化競爭中,企業的形象與社會責任已成為消費者選擇的重要依據。
    當企業將「誠信」與「責任」內化為文化,才能贏得長期信任。
    例如,台積電長期以來的成功,不僅在於製程領先,更來自對保密制度與信任關係的堅持。

  2. 企業倫理是全球供應鏈的核心競爭力
    跨國企業在選擇合作夥伴時,已將 ESG(環境、社會、治理)指標納入評估,而「治理」的核心就是倫理與誠信。
    沒有倫理,企業即使短期獲利,也會被市場淘汰。

(三)當前教育制度的首要任務:將品德與倫理列為國家目標

  1. 制度化品德教育
    政府應將品德教育與企業倫理納入國家教育政策主軸,並在中學、大學、職業訓練階段設計連續性課程,讓學生從年輕時就建立「對錯」與「責任」的觀念。

  2. 跨部門推動倫理文化
    教育部、經濟部、法務部、勞動部應共同合作,建立企業與學校之間的倫理交流平台,將真實案例引入課堂,讓學生理解不當行為的法律與社會後果。

  3. 與國家競爭力直接掛鉤
    在全球知識經濟時代,核心技術往往是國家安全資產。缺乏品德教育,不僅是教育問題,更是國安問題。
    各國政府,包括新加坡、芬蘭、加拿大,早已將公民倫理與專業責任列為教育首要目標,確保國家長治久安。

結語

品德為根,倫理為魂

科技可以讓國家富強,但唯有品德與倫理,才能讓國家立於長治久安之林。
教育的終極使命,不是單純培養高分高智商的學生、頂尖的工程師,而是培養有良知、有責任感、願意將專業用於造福社會的公民。

台積電的竊密案,給台灣社會敲響了沉重警鐘:我們不能再把「品德教育」當作課外選修,而應視為國家發展戰略的根基——這是教育制度的首要任務,也是任何一個負責任政府必須列為最高優先的目標。

教育界的園丁
陳銀欉 敬述
2025-8-8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自然科學和數學參考書籍和線上課程的推薦

「成功燈塔行」引領成功學子航向理想的目的地

用電腦和 AI 輔助數學學習

如何運用基本哲學技巧評讀學術文章,學習新知識

卡內基美隆大學羅博深教授談如何學習數學

史丹佛大學教授給中小學生的數學學習心態和方法

《定風波的智慧與運用》功名利祿轉頭空的無常

教育本體論的實踐

台灣大學試辦與高中合作進階課程

高中生的核心議題:大學申請排名的迷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