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宗師 鶴駕歸真 敬悼大史學家 唐獎漢學獎得主 許倬雲院士

敬悼大史學家 唐獎漢學獎得主 許倬雲院士

2025年8月4日,享譽國際的史學大師、中華民國中央研究院院士、唐獎漢學獎得主 許倬雲教授,於美國辭世,享耆壽九十五歲。
消息傳來,舉國同哀,台灣教育與學術界無不深感哀悼,滿懷追思。

淵博睿智,為學術立典範

許倬雲教授1930年生於江蘇無錫,自幼聰慧好學,立志從文問史,少年時期歷經戰亂漂泊,卻始終未曾動搖其史學理想。
1962年獲美國芝加哥大學博士學位後,先後任教於臺灣大學、匹茲堡大學,並應邀擔任香港中文大學、夏威夷大學、杜克大學、香港科技大學等知名學府講座教授,足跡遍及中、美、港等地。

作為台灣史學界承先啟後的重要人物,他不僅建立了學術的高度,也拓寬了視野的深度,引領台灣歷史學步入國際學術殿堂。

漢學泰斗,融貫古今

2024年,許教授榮獲中華民國唐獎漢學獎,表彰其於漢學研究中的深遠貢獻。
唐獎基金會讚譽他為「兼具博雅理念與淑世精神的史家」,此評語實不虛言。

許教授長年關注中華歷史的深層結構與文明演進,主張「通史視野」、「文化對話」,著作等身,筆力雄健,思想深邃。其代表作《西周史(增訂版)》、《求古編》、《中國古代文化的特質》、《中國人的精神生活》等,皆為史學與漢學研究不可或缺的重要經典,已深植學術界與廣大讀者心中。

他的學術精神不拘一格,將歷史視為橋梁,串聯古今,穿越文化邊界,開創出嶄新的傳統漢學視域。其學問不僅於學界立標竿,更為世道人心提供思索與安頓。

筆耕不輟,關懷時局

晚年雖居海外,許教授依然筆耕不輟,持續以通俗而富深度的筆觸,將歷史知識轉化為公共資源。他始終堅持:歷史不應囿於象牙塔,而應成為生活的明鏡、社會的良藥。

他關心台灣社會,洞察時局、筆論時政,其文章常見報章媒體,辭意恳切,思路清明,筆鋒中不僅有知識分子的風骨,也有仁者關懷蒼生的溫度。許教授證明了,學術可以有情懷,文字可以有重量。

師表風範,溫厚長存

許教授與台灣出版界情誼深厚,返台總不忘與台灣多年合作的編輯朋友相聚餐敘,被出版人視為「半生老朋友」。
即便近年體弱多病,仍親筆來函賀喜,語意深情,令人動容。

他是一代宗師,更是一位謙和長者。他不僅啟迪了無數後進學子,也以人格與精神立下典範。

謹此敬悼 永誌不忘

在許教授辭世的此刻,我們懷念的不只是他淵博的學術與卓絕的文筆,更是他一生堅守的理想——讓歷史照亮人心,讓學問回歸人間。

他離我們遠去了,但他的奉獻、思想與精神,將與世長存,與後世同行。

許公千古!謹致最深哀思與最誠敬意。

中華民國教育界的園丁
台灣大學校友 陳銀欉 敬悼
2025-8-5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自然科學和數學參考書籍和線上課程的推薦

「成功燈塔行」引領成功學子航向理想的目的地

用電腦和 AI 輔助數學學習

如何運用基本哲學技巧評讀學術文章,學習新知識

卡內基美隆大學羅博深教授談如何學習數學

史丹佛大學教授給中小學生的數學學習心態和方法

《定風波的智慧與運用》功名利祿轉頭空的無常

教育本體論的實踐

台灣大學試辦與高中合作進階課程

高中生的核心議題:大學申請排名的迷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