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與物理學 -- 物理學家楊振寧先生的演講 取得連結 Facebook X Pinterest 以電子郵件傳送 其他應用程式 10月 19, 2025 著名的華人物理學家,諾貝爾獎得主,楊振寧先生於 2015 年在台灣大學的演講。美與物理學 取得連結 Facebook X Pinterest 以電子郵件傳送 其他應用程式
自然科學和數學參考書籍和線上課程的推薦 4月 14, 2023 作者:謝其磐 高中時期,同學們接觸到各門學科,學習基本知識,一方面為了將來進大學乃至終身學習更寬廣的領域打底,一方面也在升學制度下為大學入學做準備。這個時期,鼓勵同學在自我努力和師長教學引導之下,保持對各門學科的興趣,充實基本知識。 然而,高中課本教材的內容,有時限於篇幅,並顧及不同基礎學生的程度,對於有興趣想要進一步學習的同學來說,未必足夠。此時,若能合理分配時間,選擇有興趣的題目,去學習更進一步的知識,既可以滿足同學的求知慾和好奇心,也可以增進對課內學習基礎觀念和知識的了解。 進階學習,其中一個實用的方法,就是研讀高中到大一程度各個學科的教科書。另外,現在網路上也有世界知名大學的線上課程,例如 edX 和 Coursera 平台,這兩個線上課程平台裡的課程,幾乎都可以免費學習,或付費參與更多課程活動,並取得修習證明。課程的影片都附英文逐字稿,所以也不用太擔心英文聽力的問題。 筆者回想自己在高中時期的學習經驗,並且回顧近年來於自然科學學習領域的瀏覽,在此推薦幾門基礎學科的課本,參考書籍或網站,和世界名校的入門線上課程,給高中學生。這裡介紹的學習材料有許多是用英文寫的,同學們也可以由此學習到各學科基本的英文詞彙和知識,目前英文是世界上許多知識主要使用的語言,及早學習,有利於未來大學閱讀英文原文教科書。當然,藉著觀摩學習世界一流名校的課程和教材,可以學到各門科目知識的菁華。 希望這份書單和線上課程,對於高中生的學習,以及邁入大學之際的準備,有所助益。 物理 課內讀物: 高中物理課本 推薦讀物: 觀念物理 (2018), Paul G. Hewitt,套書 1-6 冊,天下文化。 這套觀念物理套書,作者 Hewitt 為高中生寫的輔助教材,可當課外讀物,建立基本觀念用。 教科書: Halliday & Resnick Fundamentals of physics (12th ed., extended). (2022). Walker, J., Halliday, D., & Resnick, R., Wiley. Halliday 這本大一普通物理教科書,對於基本觀念和解題,都有很入門清楚的介紹,其中用到的數學,包括高中的代數,三角函數,向量,以及最基本的單變數微積分。附有例題和習題可供練習。文字... 閱讀完整內容
「成功燈塔行」引領成功學子航向理想的目的地 2月 26, 2023 百年成功,樹己樹人。 各領域的學長於學習和專業職涯上,累積了寶貴的經驗。而在學的成功高中學生,一方面專心課業的學習,一方面也在探索未來人生的航線和目的地。 為了提供各領域學長與成功高中在學學生的分享諮詢的管道,熱心的校友成立了「成功燈塔行」這個平台。希望讓在學的同學們,有機會與學長線上諮詢,彼此分享學習和職涯發展的問題和經驗,以期望協助高中在學學生,在內心燈塔的導引下,航向個人理想的目的地。 做法: A. 在學學生提出想與學長對話的問題, 題目 可以包括: 各學科的課業學習問題 各大學科系的具體面貌 各領域專業職涯的道路 在學學生按此提出要討論的問題 B. 學長志願加入燈塔輔導員的行列 邀請各領域的成功中學校友,志願加入「成功燈塔行」諮詢服務的行列。也歡迎校友邀請非校友的專業人士加入。 願意提供學習或專業職涯諮詢的校友名單 (名單持續增加更新中) 誠摯地歡迎各領域的校友 按此加入成為願意提供諮詢的學長行列 C. 再由平台協助連絡學生和燈塔輔導員,安排 20 分鐘左右的線上視訊,例如用 Google Meet。參與者包括學生,燈塔輔導員,學生也可以邀請老師,或學生家長一起參與線上會議。 同學透過平台提出的諮詢問題,平台的學長也會提供給成功高中輔導室的老師知悉,若有需要,輔導室和學校老師可以一起關心和協助同學。也鼓勵同學向學校輔導室的諮詢管道取得老師或輔導老師的協助。 ---- 本網站目前由 82 級校友謝先生擔任小編: email: hsiehcp@protonmail.com 。 邀請各位校友前輩惠賜文章,內容與高中生的各科學習,大學科系介紹,或職涯經驗分享相關。可以把文章用 email 寄給網站小編,感謝。 閱讀完整內容
卡內基美隆大學羅博深教授談如何學習數學 3月 27, 2025 羅博深教授 (Professor Po-Shen Loh) 是美國卡內基美隆大學 (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 的數學系教授。在數學的教學與研究之外,他也致力於向大眾推廣數學教育。 羅教授在美國出生受教育,大學就讀加州理工學院,碩士班在劍橋大學,後來在普林斯頓大學取得博士學位。他的父母親來自新加坡。 為人津津樂道的是,羅教授從 2014 年擔任高中生國際數學奧林匹克競賽美國隊主教練,在之後的六年內帶領美國隊四度獲得團體金牌。 在這個演講裡,他提到了如何培養創造性的思考能力。也提到了在教學過程中,人與人之間溝通討論的重要性,以及 AI 時代的教學應該把握的原則。 在以下的訪談裡,他談到對數學教育的看法。 他也創立了 Expii 網站,為中小學生提供了一個學習數學和科學的平台。 https://www.expii.com/ 他的網站也提供了小學5年級到高中程度的線上數學課程。 https://live.poshenloh.com/enroll Have fun. 閱讀完整內容
史丹佛大學教授給中小學生的數學學習心態和方法 3月 20, 2025 史丹佛大學的數學教育教授裘‧波勒 (Jo Boaler) 在 《大腦解鎖》 (Limitless Mind: Learn, Lead, and Live Without Barriers) 一書中,建議的數學教學原則和方法: 1. 鼓勵「成長型思維」(Growth Mindset) 告訴學生數學能力不是固定的,而是可以透過努力和練習來發展。 避免使用「你很聰明」這類的固定型思維(Fixed Mindset)評價,而是強調「你的努力讓你進步了」。 2. 強調錯誤的價值 告訴學生錯誤是學習的一部分,大腦在錯誤發生時會建立新連結,因此錯誤有助於成長。 在課堂上創造一個安全的環境,讓學生不害怕犯錯,並鼓勵他們討論錯誤與改進方法。 3. 鼓勵多種解題方法 數學不應該只有單一標準解法,而應該鼓勵學生使用不同策略來解決問題。 讓學生互相分享不同的解法,以培養他們的數學直覺和靈活性。 4. 促進數學思維而非死記硬背 讓學生理解「為什麼」數學公式和概念成立,而不只是記住如何計算。 透過視覺化工具(如圖表、幾何圖形)、故事、實際應用情境來幫助學生建立概念理解。 5. 創造合作學習環境 讓學生一起合作解決數學問題,而不是只靠個人學習。 小組討論與互相教學(peer teaching)可以強化學生的理解。 6. 運用開放性數學問題 設計有多種答案或解法的問題,以提高學生的批判思考能力。 例如:「找出所有可能的方法讓數字 24 變成兩個相等的乘積。」 7. 連結數學與現實世界 用與學生生活相關的例子來講解數學,讓數學變得更有意義。 例如,在超市購物時如何計算折扣,或用幾何知識來設計建築物。 這些方法能夠幫助學生建立自信,並對數學產生更積極的態度,使他們相信自己的數學能力是可以發展的。 以下是從書中擷取的,數學練習的實例: p.s. 本書可以從台北市立圖書館的電子資源 線上閱讀 。 閱讀完整內容
中華民國臺北市立成功高中校友陳銀欉,捐助母校壹佰萬元成立「特殊才藝獎助學金」 6月 11, 2024 中華民國臺北市立成功高中校友陳銀欉 捐助母校壹佰萬元成立「特殊才藝獎助學金」 臺北市立成功高中孫明峯校長於 113 年 6 月 4 日學校畢業典禮中宣佈 。 臺北市立成功高中 62 年畢業校友 — 陳銀欉為獎勵母校學子、造育英才、協助具特殊才藝之優秀青年學子發展多元才能, 特捐贈母校新台幣壹佰萬元 , 成立 「中華民國臺北市立成功高中校友陳銀欉特殊才藝獎助學金」 ,並已於今日(6/4)完成捐款。 為表揚本校在學生具有特殊才藝、技能、體育等有特殊傑出表現者,或其他有特別義舉可風,或突破困境、奮發向上,而有特殊成就 、 足堪楷模者,得申請本特殊才藝獎助學金 。 本特殊才藝獎助學金捐贈總額,八年共計新台幣壹佰萬元整,每年得甄選獲獎者 5 名,每名頒發本特殊才藝獎助學金新台幣貳萬元 , 並委由校方核定辦理本特殊才藝獎助學金之收件、評選與頒發事宜。 孫明峯校長特於致詞時,感謝校友陳銀欉學長對母校與同學們的鼓勵與支持,並期勉同學能培養一技之長、發揮所學、貢獻社會,回饋國家。 成立緣起暨宗旨 創設「特殊才藝獎助學金」對於高中生的教育鼓勵與肯定,拋磚引玉,期待具有深遠的效益和社會貢獻,以下是成立宗旨說明: 一、效益與社會貢獻 提升學習動機 激發潛力:獎助學金能激發學生在其特殊才藝領域的潛力,讓他們更加積極投入學習和訓練。 正向激勵:提供具體的目標和回報,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感受到成就感和認同感。 促進多元發展 多元才藝發展:鼓勵學生在學術以外的領域(如藝術、體育、音樂、科技創新等)追求卓越,促進學生的全方位發展。 平衡教育:打破單一學術導向的教育模式,提供多元的成功途徑,讓不同特長的學生都有機會獲得認可及鼓勵。 增強社會競爭力 培養創新人才:支持在科技創新、藝術創作等領域有潛力的學生,有助於培養具有創新能力和多元視野的人才。 國際競爭力:有助於學生在國際舞台上展現才華,提升國家的國際形象和競爭力。 增進社會公平 資源支持:對於家庭經濟困難但具才華的學生,提供經濟支持,減輕其學習負擔,實現教育公平。 縮小差距:幫助各種背景的學生獲得展示和發展其才藝的機會,縮小教育資源不均的差距 二、對人才培育的意義 發現與培養潛力人才 早期識別:通過獎助學金計劃,早期識別具有特殊才藝的學生,並給予專門的培養和指導。 持續支持:提供持續的資金和資源支持,確保這些學生能夠在其才藝領域持續發展,直至成為專... 閱讀完整內容
高中生的核心議題:大學申請排名的迷失 2月 15, 2025 作者:陳銀欉 先生 「大學排名」確實受到特定評鑑標準的影響,而這些標準往往偏向研究型大學,尤其是能夠發表大量論文、擁有高學術影響力的學校。 這導致一些以教學為核心、注重應用或小型專業化的大學難以在排名中占有優勢,甚至可能因為資源分配的影響而受到忽視。 高中生的實力與能力才是關鍵 無論大學排名如何,最終影響學生發展的還是個人的 軟實力(溝通、創新、適應力)、硬實力(專業知識與技能)、巧實力(靈活運用所學的能力)、運實力(機遇與環境)以及 智慧力(整合資源與持續學習的能力)。這些能力的培養,並不完全取決於進入哪所大學,而是在學習過程中如何主動成長、抓住機會、充分運用資源。 大學排名≠教育品質 一昧追求大學排名可能會導致: 1.資源集中於特定領域——為了提升排名,學校可能過度投資於學術研究,而忽略教學、學生發展或應用型學習。 2.忽視個別化教育——過於強調國際指標,可能讓學校忽視自身特色與在地需求,導致課程設計趨於同質化,反而削弱學生的競爭力。 3.學生錯誤導向——家長與學生可能過度關注學校名次,而忽略最適合個人發展的學習環境與學科選擇。 臺灣高等教育的發展策略 臺灣應該在全球化的趨勢下,發展符合自身優勢的高等教育策略,例如: •強化專業導向:發展具全球競爭力的專業學科,而非盲目跟隨國際排名標準。 •推動多元評價標準:除了研究表現,也應該重視教學品質、社會影響力、學生發展等指標。 •提升國際競爭力:強化學術與產業的連結,讓畢業生在全球市場更具優勢。 高中學生如何突破大學排名的迷思? 大學排名確實能提供一定的參考價值,但它不能決定一個人的未來。對於高中生來說,真正影響人生發展的不是學校名次,而是自身的 學習態度、專業能力、實踐經驗,以及如何運用 軟實力、硬實力、巧實力、運實力與智慧力 來創造機會。 以下幾個關鍵思維,可以幫助高中生突破排名的迷思: 1. 聚焦自身,而非標籤 與其糾結「哪所學校的排名較高」,不如問自己: ✅ 我對哪些領域有興趣? ✅ 我適合怎樣的學習環境? ✅ 哪所學校能給我最好的成長機會? 許多企業招聘時,更看重應徵者的 專業能力、實習經歷、解決問題的能力,而非單純的大學名氣。例如,科技業的許多工程師來自世界各地不同層級的學校,但他們憑藉技術與經驗,照樣能在國際企業發光發熱。 2. 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環境 ... 閱讀完整內容
📢 哈佛大學台灣高中生英語領導營隊 HUTLC 報名開放! 2月 18, 2025 親愛的全台高中生們: 🌟 夢想進入國際舞台?想提升英語領導力? 來自哈佛大學的專業師資,為你帶來全英文的領導力課程,幫助你鍛鍊團隊合作、公開演講、問題解決等關鍵技能! 🎉 好消息!HUTLC 報名正式開放! 由於考量到許多同學的考試時間,我們特別增加了讓更多優秀學生有機會參與! 📌 你該知道的事 ✅ 增額錄取,不影響已報名者的名額! ✅ 可編輯報名檔案(收到確認信後,登入原報名表單即可修改) 📅 活動日期:依照公告 📍 活動地點:國立臺北大學三峽校區 💰 活動費用:免費! 🎯 報名資格:全台高中生(含暑假後升大一學生;不含暑假後升高一學生) 📢 2025 HUTLC 北大隊輔招募開跑! 想與哈佛大學學生攜手籌備國際級英文領導營隊嗎?機會來了!🔥 每年暑假,臺北大學(NTPU)學生與哈佛大學學生攜手合作,舉辦為期七天六夜的全英文高中生領導營隊——哈佛台灣英文領導營(HUTLC)。 這不僅是一場挑戰自我的旅程,更是一次結識全球菁英、拓展國際視野的難得機會!✨ 無論你是: ✅ 喜歡與高中生互動,樂於引導與分享 ✅ 想挑戰全英文的沉浸式營隊環境 ✅ 期待與哈佛學生並肩合作,交流不同文化 成為北大隊輔(NTPU Teacher),這將是你不能錯過的寶貴經歷! 📢 想了解更多?歡迎參加說明會! 哈佛大學在台灣舉辦的高中生英語領導營隊(HUTLC),主要聚焦於領導力、公共演講、團隊合作及國際視野的培養,課程內容豐富且全程沉浸式英文環境,由哈佛大學學生與台灣的臺北大學學生共同規劃與指導。 📌 HUTLC 課程內容大綱 1️⃣ 領導力與團隊合作(Leadership & Teamwork) •如何成為具影響力的領導者 •團隊溝通與協作技巧 •問題解決與決策訓練 2️⃣ 公共演講與辯論(Public Speaking & Debate) •建立自信的英語表達能力 •演講結構與說服技巧 •即興演講與正式辯論練習 3️⃣ 國際議題與文化交流(Global Perspectives & Cultural Exchange) •了解全球趨勢與社會議題(如環保、科技、教育等) •與哈佛學生深度交流,拓展國際視野 •多元文化體驗與跨文化合作 4️⃣ 實作與專案發表(Workshop... 閱讀完整內容
台灣大學試辦與高中合作進階課程 6月 10, 2025 台灣大學與幾所高中試辦給高中生修讀的進階課程。 課程包括微積分(2門)、普通物理(2門)、經濟學原理、社會學、普通化學、普通心理學、普通生物學等課程。 試辦合作的高中有:成功高中、建國高中、北一女中、師大附中、中山女中,等學校。 完成課程後成績若達一定水準,會發給修課證明,未來進入台大就讀,將可申請抵免學分。 希望藉著這類進階課程,鼓勵高中生充實基礎學科的知識和學問,為進一步學習奠定基礎。 相關新聞報導: https://www.cna.com.tw/news/ahel/202506070043.aspx 閱讀完整內容
《定風波的智慧與運用》功名利祿轉頭空的無常 4月 23, 2025 作者:陳銀欉 先生 《定風波》 — 蘇軾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 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簑湮雨任平生。 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 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人生如夢,瞬息萬變,無常之感如影隨形。 蘇軾在《定風波》中以豁達的筆調寫道:「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此詞不僅展現了他在逆境中的從容,更道出了人生無常、功名利祿虛幻的深刻哲理。 本文以《定風波》為靈感,試著探討人生無常的本質,以及功名利祿轉瞬即逝所帶來的無奈與遺憾,期盼在這無常之中尋得一絲釋然與啟迪。 無常之境:功名利祿如雲煙 人生無常,無處不在。世人往往汲汲於功名利祿,視其為生命之重,卻不知這些追求如穿林打葉之聲,喧囂一時,終歸寂滅。 蘇軾在詞中寫道:「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簑湮雨任平生。」這一句以竹杖芒鞋對比馬匹的豪華,揭示了功名利祿的虛幻本質。那些金錢與地位,雖看似耀眼,卻如風雨中的煙雲,轉頭成空!多少人為名利奔波勞碌,卻在得失之間迷失方向,忘卻了生命的簡單與純粹。 人生如風雨,無常而多變,功名利祿終將隨風而逝,唯有心靈的安寧與智慧長存。 蘇軾在《定風波》中以豁達之筆,教會我們在無常中尋得自在,在遺憾中擁抱當下。 願我們皆能放下執念,活出屬於自己的從容與美好,於無風無雨的性天中,尋得生命的真諦。 無奈之情:回首往事的蒼涼 回顧人生,風雨兼程,無奈與遺憾總難以避免。蘇軾在《定風波》中寫道:「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這一句道盡了回望過往時的蕭瑟與感慨。曾經為了功名利祿付出的努力、犧牲的時光,甚至傷害的情感,在時光流轉中皆化為虛無。那些追逐中的輝煌時刻,如今不過是記憶中的一抹殘影。當一切落幕,回首之際,留下的只是無盡的遺憾與對逝去歲月的唏噓。 釋然之思:放下執念,擁抱當下 面對無常的命運與功名利祿的虛幻,蘇軾以「何妨吟嘯且徐行」與「一簑湮雨任平生」展現了超脫的心境。人生苦短,名利不過浮雲,唯有放下執念,方能從無奈中解脫。無常雖帶來遺憾,卻也提醒我們珍惜眼前的每一刻。正如詞中「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即使風寒刺骨,陽光終會溫暖人心。放下對功名利祿的追逐,擁抱當下的寧靜與真實,才能在無常中活出自在與灑脫。 定風波:千年之緣 風雨千年共一聲, 竹杖芒鞋踏命情。 林間葉落隨吟響, 步緩心寬意... 閱讀完整內容
用電腦和 AI 輔助數學學習 9月 27, 2024 用電腦和 AI 輔助數學學習 人類使用工具或機器協助計算的歷史,從幾千年前的算盤,到今日的電腦,計算工具隨著科技文明而進步。 計算機或是電腦,在今日社會,已經是很普遍且不可或缺的工具。善用電腦輔助數學學習或計算,可以更方便也更有效率。然而,在台灣目前的中學數學升學考試裡,仍然不能使用計算機或電腦,數學考試限制只能用手算,於是,許多同學在學習的過程中較缺乏用電腦來計算的學習經驗。 徒手計算與用大腦做原始思考,在初學數學時,具有培養觀念,建立對數學的內觀的作用。然而,適度地引入電腦來輔助學習與計算,應是很務實的學習方法。若能善用電腦來處理單純「計算」的部份,也可把時間和腦力留給學習數學的其它概念和應用上,在解決真實問題時,也更有效率。 TED 演講:Teaching kids real math with computers Conrad Wolfram 在這個主題為 "Teaching kids real math with computers" 的 TED 演講裡,介紹了如何善用數學軟體來幫助數學的教學。 Youtube 在演講中,他提到了學習數學的四個步驟: 提出正確的問題:確定需要解決的問題。 將現實世界的問題轉換為數學問題。 計算:解決數學問題。 解釋結果並將其應用回現實世界。 講者認為當代的學校數學教學,花了很多時間在教學生做「計算」,也就是第 3 個步驟,有些學生因為複雜的計算而對數學感到卻步。然而,計算正是電腦的強項,若能使用電腦來輔助計算,學習者可以花更多時間思考如何提出適當問題,如何形成數學問題,以及如何應用數學來解決現實世界中的問題。這個影片的講者 Conrad Wolfram 是 Stephen Wolfram 的弟弟。Stephen 是英國數學家,也是數學符號運算軟體 Mathematica 的發明人,Mathematica 是商業軟體,需要付費購買才能使用。 在免費的自由軟體世界,也有功能強... 閱讀完整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