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原動力
作者:陳銀欉 先生
前言
教育的本質是複雜而多面的,正本清源,它可以是推力、吸引力,也可以是阻力。
這些概念的區分和應用在教育中有著深刻的意義。
教育之實施,應本有教無類、因材施教之原則,以人文精神及科學方法,尊重人性價值,致力開發個人潛能,培養群性,協助個人追求自我實現。
教育之目的,在培育能尊重個人尊嚴及追求真理與和平之國民,以促進世界和平及人類福
一、教育中的推力、吸引力與阻力
1. 推力
推力(nudge)是指通過巧妙設計的環境或系統,來促使學生自發性地進行學習和成長。例如,改變提款機的操作次序以防止人們忘記取走提款卡,這是一種智能設計,利用了推力的原理。在教育中,推力可以是通過設計有趣且富有挑戰性的學習任務來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
2. 吸引力
吸引力(拉力)則是指激發學生內在動力,通過引導和激發興趣來促使他們主動學習。這就像孩子完成作業後可以玩 Switch 一樣,目標明確且有吸引力。在教育中,教師可以通過創設有趣的課程內容和活動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促使他們積極參與學習。
3. 阻力
阻力是指在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各種挑戰和困難,這些困難可能來自外部環境或學生自身的限制。這就像很想上廁所時被人擋住去路一樣。在教育中,教師需要幫助學生克服這些阻力,提供必要的支持和資源,使他們能夠順利學習和成長。
二、探究策略的應用
透過推力、吸引力和阻力的框架來整理和分析學習行為,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學習過程中的各種動機和挑戰。
例如,通過分析運動員的案例,可以看出內在驅動力對卓越表現的重要性,這些運動員能夠在面對挑戰和挫折時保持堅定,這也是他們成功的關鍵。
三、案例分享
在實踐中,我們發現優秀的運動員往往具備強大的內在驅動力和不妥協的態度,而這些特質可以通過教育中的推力和吸引力來培養。例如,為運動員設計富有挑戰性的訓練計劃,激發他們的競爭意識和對成功的渴望;同時提供必要的支持,幫助他們克服訓練中的阻力。
四、結語
師父領進門,修行在個人!
教育必須以完成人格為目標,而以培養和平國家與社會的構成人員,即喜愛真理與正義、尊重個人之價值、重視勞動與責任、充滿自立自主精神的身心健康之國民為目的。
教育中的推力、吸引力和阻力這三種力量,分別代表了外部的推動、內在的吸引和面對的挑戰。通過這些力量的有機結合,可以更好地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和成長。
教育的終極目標,是幫助學生在面對各種挑戰時,能夠自我組織、找到解決問題的途徑,最終達到自我實現。
中華民國台北市成功高中校友會
第一、二、三屆監事暨校友代表
陳銀欉 敬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