鑑古知今,見微知著 高中生的選擇:成就功業的抉擇

作者:陳銀欉 先生

前言

人生如棋,落子無悔。對於正處於青春階段的高中生而言,人生的每一步選擇,不僅影響個人的未來,也深深烙印在社會的發展脈絡之中。究竟要追求「榮華富貴,福祿壽喜」,還是選擇「安貧樂道,品德高尚」?這並非單純的二分法,而是一場關於價值、志向與社會責任的抉擇。

兩千多年前,孔門弟子子貢與顏回,便分別代表了兩種典型模式:一者善於經世致用,遊走於義利之間,兼顧功業與名聲;一者淡泊名利,安貧樂道,以德性與修身立命。他們的生命故事,正好提供給今日高中生成長選擇的兩種啟示。

本文將分三部分展開:首先探討子貢的「功業模式」,再分析顏回的「德行模式」,最後回到當下的 AI 時代,思考高中生如何在義與利、理想與現實之間找到平衡,並重建新時代的人生價值體系。

一、子貢的功業模式:義利並舉的智慧

子貢(端木賜,字子貢),孔門弟子中最為人熟知的「大商賈」。他聰明伶俐,善於言辯,亦能在政治舞台上發揮影響力,是孔子門下的實幹家與實踐者。

  1. 贖人故事的啟示

《呂氏春秋·察微篇》記載了子貢贖人的故事:
•背景:魯國法律規定,若有人能贖回在外為奴的魯人,國家會給予補償。
•行為:子貢從晉國贖回魯人,卻拒絕接受政府補償,想樹立「不求回報的善舉」典範。
•孔子批評:孔子卻不以為然,認為子貢此舉雖出於善心,卻提高了行善的門檻,使後人畏懼而不敢效法,反而妨礙了社會善的流通。

這段故事,凸顯了孔子「義利並舉」的思想。他主張善行不應過於理想化,以致流於不可實踐。對今日高中生而言,這是一則深刻的警語:理想固然重要,但若與現實脫節,便可能窒礙難行。

  1. 子貢的多重身份
    •學者與辯士:子貢雄辯善言,能以儒學智慧折服諸侯。
    •商業奇才:他以商業致富,是孔門弟子中最富有的一人,將經濟實踐與儒學理想結合。
    •政治人物:子貢曾任魯國、衛國相,能在政壇上運籌帷幄。
    •尊師情誼:孔子逝世後,他守喪六年,遠超禮制三年,表現出極高的尊師情感。

子貢的一生,展現了「經世致用」的典範。他並非單純的商人或政治家,而是將義與利結合,追求社會影響與自我成就。

二、顏回的德行模式:安貧樂道的典範

顏回(字子淵),孔門弟子中最受孔子讚賞的學生,被尊稱為「復聖」。他的一生短暫卻光輝,展現了安貧樂道、專注德性的典型。

  1. 安貧而樂

顏回出身貧困,住在陋巷中,僅以「一簞食、一瓢飲」度日。對常人而言,此種清苦足以令人抱怨,但顏回卻怡然自得,沉浸於學問與修養之中。孔子讚嘆:「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

這種精神,正是「君子謀道不謀食」的真實寫照。

  1. 好學與謙遜

顏回以好學聞名,「聞一知十,不遷怒,不貳過」。他謙遜仁厚,不張揚才德,並以「無伐善,無施勞」作為人生志向,體現了仁者無私的胸懷。

  1. 與孔子的深厚情感

孔子曾說:「用之則行,舍之則藏,唯我與爾有是夫!」顏回不僅是弟子,更是孔子心法傳承的核心。然而天妒英才,他僅三十餘歲便早逝。孔子悲痛欲絕,哀嘆「天喪予!」足見顏回在孔子心中的份量。

顏回的一生雖短,卻留下了清廉自守、安貧樂道的典範。他告訴後人:生命的價值,不必以財富與地位衡量,而在於是否忠於道義與品德。

三、義利兼顧:AI 時代高中生的新選擇

回到當下,AI 與全球化的浪潮,讓高中生面臨的選擇比古人更加複雜。是要追逐高薪與科技紅利,還是堅守品格與道德修養?其實,真正的抉擇不在於二分,而在於「義利兼顧」。

  1. AI 時代的新挑戰

AI 正在重塑教育、就業與社會秩序。許多傳統職業逐漸被取代,創新與跨領域能力成為新時代的核心競爭力。然而,AI 也帶來倫理困境:隱私保護、算法偏見、數據壟斷等問題,迫使新一代思考「科技與人性如何共存」。

  1. 子貢模式的啟發

對追求功業的高中生而言,子貢的模式提醒我們:要懂得靈活運用知識,敢於在社會中實踐,並能兼顧義利。AI 時代需要會整合資源、善於談判、懂得經世的青年。

  1. 顏回模式的啟發

對於重視精神與品格的高中生,顏回的模式則啟發我們:即便在物質豐盈的時代,也不可失去德性的追求。安貧樂道並非拒絕現實,而是一種超越物質、堅守自我的精神力量。

  1. 天人合一的新境界

未來的教育,不應僅僅強調「升學率」或「高薪職業」,而應引導高中生成為能平衡義利、兼容並蓄的人才。這正呼應了中華文化的「天人合一」:科技進步不應凌駕於人性之上,而應服務於人類的共同幸福。

高中生的選擇,絕非單純的「榮華富貴」或「安貧樂道」。子貢與顏回兩種模式,恰好為我們提供了兩種不同的生命路徑:一條是義利並舉,積極入世;另一條是安貧樂道,專注修身。

在 AI 時代,新的答案或許在於「兼容並蓄」——既要有子貢的實幹智慧,又要有顏回的德行情懷。高中生若能在理想與現實、義與利、科技與人性之間找到平衡,便能在未來的世界中立足,並引領社會邁向更高層次的文明。

正如孔子所言:「君子謀道不謀食。」願高中生在成就功業的抉擇中,不忘初心,堅守道義,並以智慧與仁愛,開創屬於自己的光輝人生。

《高中生成長的成就解鎖:從子貢與顏回談起》

在現代文明社會,高中生正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一方面是 AI 科技快速崛起,傳統職業被顛覆;另一方面是價值觀多元衝撞,物質追求與精神修養並存。
如何選擇成長的方向?如何設定人生的目標?

兩千多年前,孔子門下的兩位代表人物——子貢與顏回,分別走出了兩條截然不同的道路:子貢是結合義與利、兼顧社會實踐的行動者;顏回則是淡泊名利、以品德修養為志的君子。若將他們的生命模式轉譯為現代語境,便可以視為高中生成長路上的「成就解鎖入門技巧」。

一、子貢模式:社會實踐的「行動力解鎖」

子貢是孔門弟子中的「多面手」:辯才無礙、經商致富、遊走政壇,甚至守喪六年表達尊師情誼。他的人生模式告訴我們,成長不僅需要讀書,更需要走進社會,把知識轉化為行動。

1.建立「義利平衡」的價值觀
•子貢贖人卻拒絕補償,雖然有其爭議,但核心提醒是:利不是洪水猛獸,關鍵在是否合乎義。
•高中生成長過程中,可以學習在追求成績、競賽、升學時,不忘兼顧公益與責任,避免單純功利化。

2.培養「資源整合」的能力
•子貢能把儒學智慧應用於外交談判與商業經營。
•在現代社會,高中生應訓練自己不只是會考試,還能整合資訊、跨領域合作,甚至利用 AI 工具提升效率。

3.重視「表達與影響力」
•子貢的辯才是他一生成功的重要武器。
•在資訊爆炸的時代,能言善道、理性辯論、寫作表達,都是高中生成長必備的核心能力。

子貢模式代表「行動力解鎖」:勇於嘗試、善於整合、敢於影響,讓自己成為能在現代社會發光的行動者。

二、顏回模式:品德修養的「內在力解鎖」

顏回一生短暫,但卻因其安貧樂道、好學不倦而被後世尊為「復聖」。他的價值觀看似遠離現實功利,但卻是一切成長的根基。

1.培養「安貧樂道」的心理韌性
•顏回能在陋巷中安然自得,代表了超越物質的精神力量。
•對高中生來說,面對考試壓力或失敗挫折,要學會以積極心態調適,避免因短期得失而迷失方向。

2.堅持「好學不倦」的態度
•孔子稱讚顏回「聞一知十,不貳過」,代表他能持續進步、不斷修正。
•高中生成長的關鍵不在於是否一次成功,而在於是否持續學習,善於反思並快速修正錯誤。

3.修煉「品德與謙遜」
•顏回的志向是「無伐善,無施勞」,代表不炫耀、不推卸。
•在現代文明社會,這意味著高中生要懂得合作共榮,不因一時成就而驕矜,也不把責任推給他人。

顏回模式代表「內在力解鎖」:以德性為本,以學習為志,培養心理韌性與謙遜品格,為一生奠定深厚基礎。

三、義利兼顧:現代高中生的「文明成就路徑」

在今日文明社會,高中生的成長不必在子貢與顏回之間做二選一,而是應該學會「雙修」,兼容並蓄。

  1. 學習子貢的外在力:行動力、資源整合、表達影響力,這是面對現實社會、進入職場與科技世界的必備能力。

  2. 修養顏回的內在力:心理韌性、終身學習、謙遜德行,這是面對內心困境、塑造人格與獲得尊重的根本基石。

  3. AI 時代的新挑戰:科技會快速取代技術,但無法取代人心的誠信、合作、創造力。高中生成長的目標,正是將「子貢的社會智慧」與「顏回的品德修養」結合,才能成為文明社會中的新型人才。

四、AI 的可能性與局限性
1.可能性
•重複性工作:文書處理、基礎診斷、數據分析、流程管理,AI 幾乎可完全勝任。
•知識整合:AI 能在短時間內讀取龐大資料,整合跨領域知識,提供決策支持。
•效率優勢:速度、規模與準確度,在明確規則下幾乎超越人類。
2.局限性
•情境理解不足:對人類微妙的情感、價值判斷、倫理衝突,AI 難以真正「體會」。
•創造力的邊界:AI 的創造多源自「重組與推演」,而非從生命經驗孕育出的突破。
•責任與信任問題:AI 不具備「承擔」與「道德感」,無法取代人類在關鍵時刻的抉擇。

五、AI 時代的「人類優勢」
1.心性高度
•人類具備「悲憫、責任、信仰、價值選擇」等心性,這是 AI 無法複製的精神領域。
•例如,醫師的同理心、教師的啟發力,往往來自生命與生命的共鳴,而非知識堆疊。
2.跨界創造
•AI 提供的是資料與建議,但真正的突破,來自於人類將「知識轉化為智慧」。
•例如:結合科學與藝術、結合技術與人文,這種「撞擊」需要人類獨特的視角。
3.價值導向
•AI 可以幫你「怎麼做」,但「為什麼做」「做了之後是否合宜」仍需人類判斷。

六、應對 AI 時代的策略
1.知識升級:讓 AI 幫你節省資料處理時間,把自己定位成「整合與決策者」。
•醫師 → 精準醫療決策者
•教師 → 學習設計與心靈導師
•律師 → 案例解析與價值辯護者
2.心性修煉:培養 AI 無法取代的能力:同理心、倫理感、批判思考、領導力。
3. 善用 AI:不是與 AI 對抗,而是與 AI 共舞。
•學會「問 AI 問題」
•學會「驗證 AI 回答」
•學會「轉化 AI 成果」
4. 生命格局:
•AI 有智慧,人要有「道」。
•未來社會競爭的核心,不只是知識與技術,而是誰能活出更高的文明價值。

七、給高中生成長的建議
•學知識:打好數理、語文與跨學科基礎,讓自己能與 AI 對話。
•養心性:閱讀經典、參與公益、培養責任,讓生命有厚度。
•練思辨:遇到 AI 答案時,問:「為什麼?還有沒有別的可能?」
•懂合作:AI 是夥伴,不是敵人,把它當工具,讓自己站到更高的位置。

AI 是智慧的外延,人類則是心性的承擔者。未來的勝出者,不是比誰知識多,而是比誰更懂得「結合 AI,活出心性的高度」。

結論

高中生的成長就像在玩一場「人生解鎖遊戲」:
•子貢模式,是外在成就的行動力解鎖;
•顏回模式,是內在成就的品德力解鎖。

真正的成功,不是單純追求榮華富貴或安貧樂道,而是能在義與利、外在與內在之間找到妥當平衡。

現代文明社會需要的青年,是既能像子貢那樣在世界舞台發揮影響,又能像顏回那樣在心靈深處守住德性。對高中生而言,成就的入門技巧就在於「行動力 × 內在力」的雙軌兼容並行。
願每一位高中生,都能以子貢的智慧與顏回的德性為座標,在人生旅程中不斷解鎖新成就,邁向屬於自己的光輝未來。

教育界的園丁
陳銀欉 敬述
2025-9-7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自然科學和數學參考書籍和線上課程的推薦

「成功燈塔行」引領成功學子航向理想的目的地

卡內基美隆大學羅博深教授談如何學習數學

史丹佛大學教授給中小學生的數學學習心態和方法

用電腦和 AI 輔助數學學習

中華民國臺北市立成功高中校友陳銀欉,捐助母校壹佰萬元成立「特殊才藝獎助學金」

台灣大學試辦與高中合作進階課程

教育本體論的實踐

高中生的核心議題:大學申請排名的迷失

《定風波的智慧與運用》功名利祿轉頭空的無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