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學生「學習歷程檔案」SWOT分析與精準策略
作者:陳銀欉 先生 引言 高中生學習歷程檔案(簡稱學習檔案)自108課綱實施以來,成為高中生升學的重要指標。其設計原意在於幫助學生探索興趣、累積學習成果,減輕過往高三時才倉促製作備審資料的壓力。 然而,七年來的實施過程中,卻引發不少爭議與挑戰。 本文將從SWOT分析(優勢、劣勢、機會、威脅)探討學習歷程檔案的影響,並提供高中同學有效精準策略,幫助同學們發揮其最大效益。 高中階段是人生的重要轉折點,學生應培養「五識」「五德」能力,以全面提升個人素養,為未來的學習和生活奠定堅實基礎。 《五識能力》 1. 知識 :專注於學業,掌握各科專業知識,建立堅實的學術基礎。 2. 常識 :廣泛涉獵不同領域的基本常識,理解日常生活所需的基本概念和技能。 3. 見識 :透過閱讀、旅行和參與各類活動,拓展視野,增進對世界的理解,提升分析和判斷能力。 4. 膽識 :勇於嘗試新事物,面對挑戰時保持自信,培養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勇氣。 5. 賞識 :學會欣賞美好的事物和他人的優點,培養審美觀和同理心,促進人際關係的和諧。 此外,高中學生應積極參與各類活動,與同儕交流經驗,互相學習,共同成長。 在學習過程中,培養自律、自信和責任感,為未來的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五德素養》 以 「五德」 —— 仁、義、禮、智、信 ——來突破高中教育的框架,是一種文化哲學與教育創新的融合,既回歸傳統精神,也開創現代教育的新可能,以下是具體的構想與策略: 一、仁:培養有情有義的生命關懷力 仁者愛人,核心為關懷與共感 由分數導向轉為關懷導向 •推動服務學習制度化:將服務社區與人文關懷融入學分與升學評估。 •強化情緒教育與心理健康課程:讓學生學習情緒管理、同理與溝通能力。 •鼓勵生命教育:重視學生的價值觀與人生觀,不只追求學業表現。 二、義:建立正義與責任感 義者,宜也,指對與錯、責任與行動 由服從權威轉為主動承擔 •建立學生自治與參與制度:讓學生參與學校治理,如校規制訂、預算監督。 •推廣實踐性公民教育:結合時事與社會行動,引導學生關心社會議題。 •建構責任導向評量:不僅看成績,也評價學生的責任感與社會實踐力。 三、禮:形塑品格與文化素養 禮為秩序、規範與尊重的表現 由外在規訓轉為內在涵養 •推動文化與品格課程:將傳統禮儀、美學、語文、倫理整合教學,培養內在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