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的心境轉變與智慧成長

作者:陳銀欉 先生


高中生的學習旅程中,心境的提升與智慧的開展是成長的關鍵,也是成年人準備的超前部署,透過基本修行的智慧,可以探索學習中的心境轉變,並找到更深刻的理解途徑。

《高中生進德修業心法》

山映初瞳水淺流,
知如種子待春抽。
課上聞聲勤記取,
行中試手莫停留。

山隱雲深水轉彎,
質疑舊識探新關。
書中真理非定句,
心問何處是真山。

風過山清波又平,
貫通天地見真情。
學成不執虛名累,
自在無住智慧生。

四大皆空苦自消,
無常一笑度塵囂。
天人共舞花開處,
步步和光向未來。

一、見山是山,見水是水

一開始,看待世界很單純。
山就是山,水就是水,就像剛上高中時,課本上的知識就是答案,也是沒有太多疑問。
這是學習的起點,直接接受老師教的東西,心裡沒什麼負擔。

二、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

隨著學習深入,我們開始懷疑:事情真的是這樣嗎?比如數學公式背後的邏輯、歷史事件的真相,表面下的東西讓你困惑。
這時候,山不再只是山,水也不只是水,你已經進入了探索和反思的階段!這種質疑雖然混亂,卻是智慧萌芽的開始。

三、見山還是山,見水還是水

經過努力思考和實踐,你自己終於找到答案。山又變回山,水又變回水,但這不是回到起點,而是到了一個全新的高度。
你明白了知識的深意,比如物理定律不只是公式,而是宇宙的規律!這時的你,眼光純粹卻充滿洞察。

四、見花花開,花見花開

學習不只是單向接收,而是你和知識的互動。當你帶著好奇和開放的心去讀書、聽課,知識就像花一樣在你面前綻放。你用心看世界,世界也會用豐富的面貌回應你。比如學文學時,你不只背詩,還感受到詩人的情感,這就是「花開」的美妙。

五、《無所住而生其心》

《金剛經》說,不要執著於固定的想法,心才能自由靈活。學習時,你可能會覺得「這科我就是學不好」或「這個方法才是對的」,但這些執念會困住你。
放下成見,像水一樣適應變化,才能在不同科目間找到自己的節奏。比如換個方法學英文,可能就突然開竅了。

六、《四大皆空,度一切苦厄 》

佛教說,物質世界是空的,執著才帶來痛苦。高中生活壓力大,考試、成績像座大山,但如果明白這些只是過程,不是全部,就能輕鬆一點。接受挑戰、放下焦慮,你會發現學習的苦沒那麼可怕,甚至能從中找到樂趣。

高中階段是學習與成長的關鍵時期,這個過程可以用中國傳統哲學中的「知行合一」與「天人合一」來理解。
我們要從「知行合一」的實踐出發,逐步深化心境與智慧,最終達到「天人合一」的和諧境界。

七、從「知行合一」到「天人合一」:
高中生的學習旅程

1. 知行合一:學以致用,實踐出真知

明代哲學家王陽明提出「知行合一」,意思是知識和行動要結合起來。
對高中生來說,讀書不只是背書,而是要把學到的東西用出去。
比如說我們學了環保知識,就去參加淨灘或垃圾分類,這樣不僅記得更牢,還能培養責任感。實踐中檢驗知識,知識因實踐而深化,這是學習的第一步。

2. 見山是山,見水是水:單純的起點

學習剛開始時,你看到的東西很直接。課本說什麼就信什麼,山是山,水是水。這時的重點是打基礎,多看多聽,認識世界的基本樣子,像蓋房子先把地基打好。

3. 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質疑與探索

學得多了,你會發現事情沒那麼簡單。比如歷史不只是年代和事件,還有背後的原因;數學公式不只是答案,還有推導的邏輯。這時進入「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的階段,要學會問「為什麼」,用批判性思維挖出更深的東西。

4. 見山仍是山,見水仍是水:融會貫通的智慧

經過思考和實踐,你終於明白真相。山還是山,水還是水,但你已經懂了它們的內涵。比如學物理不再只是背公式,而是看到宇宙的規律。這時的你,能把複雜的東西化繁為簡,展現出真正的智慧。

5. 無所住而生其心:放下執著,心靈自由

《金剛經》說「無所住而生其心」,意思是別執著於固定想法。學習中,你可能覺得「我就是學不好數學」或「只有這種方法才對」,但這些想法會限制你。放下成見,像水一樣靈活,才能在挑戰中找到新路。

6. 四大皆空,度一切苦厄:看透無常,輕鬆前行

佛教說「四大皆空」,萬物都是暫時的組合,終會散去。高中壓力大,考試、成績像座山,但如果明白這些只是過程,不是人生全部,就能放鬆點。接受無常,心態平和,困難就不那麼可怕了。

7. 天人合一:與世界和諧共融

最終,透過「知行合一」的實踐,你可以走向「天人合一」。這是中國哲學的理想,強調人與自然合一,尊重規律,內心與外界平衡。比如學了生態知識後,不只考試拿分,還會愛護環境。這不只是個人成長,也是對社會和自然的責任。

八、《上善若水與逆增上緣》

「上善若水」和「逆增上緣」是兩個富有哲理的概念,源自東方智慧傳統,尤其是道家和佛家思想,讓我們來探討高中生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實踐這兩個理念。

《上善若水》

「上善若水」出自《道德經》,意思是最高的善就像水一樣,滋潤萬物而不爭,柔和卻有無窮力量。對於高中生來說,可以從以下幾方面體現:

1、謙遜與包容

水居於低處,不與人爭高低。高中生可以在與同學相處時保持謙虛,不因成績好或才能出眾而傲慢。當別人有不同意見時,學會傾聽與理解,而不是急於反駁。

2、助人無求回報

水滋潤大地不求回報。高中生可以在學習或生活中幫助同學,比如分享筆記、解答問題,或在團體活動中默默貢獻,不計較個人得失。

3、適應環境

水隨器而變,圓則圓,方則方。高中生面對課業壓力、考試或人際關係時,可以學習靈活應對,不抱怨、不硬抗,而是找到適合自己的方法去適應和解決。

假設班上有個同學成績落後,你可以主動幫他複習功課,不求他感謝你,也不炫耀自己的能力,這就體現了「上善若水」的柔和與無私。

《逆增上緣》

「逆增上緣」是佛教用語,指在逆境中尋找成長的機緣,轉化困難為提升自己的動力。
對於高中生,這尤其適用於學習和生活的挑戰:

1、面對挫折不氣餒

考試沒考好、比賽失利或與朋友吵架,都是常見的逆境。高中生可以把這些當作成長的機會,反思自己的不足,找到改進的方法,而不是沉浸在抱怨或自怨自艾中。

2、主動挑戰自我

水往低處流,但人可以逆流而上。高中生可以設定一些有挑戰性的目標,比如學一門新技能、參加社團活動,或克服自己的弱點(如拖延症),從中磨練意志。

3、轉化負面情緒

當遇到壓力或不公平時,可以試著冷靜下來,分析問題根源,並尋找解決之道。比如被老師誤解時,不急著爭辯,而是用行動證明自己。

如果數學成績一直不好,與其放棄,不如把這當成「逆增上緣」,每天多花半小時練習,從錯誤中學習,慢慢進步,這就是把逆境變成成長的動力。

「上善若水」和「逆增上緣」並不矛盾,前者教你柔和待人,後者讓你堅韌對己。
高中生可以在生活中找到平衡:
1.對外柔和,對內堅強:對同學友善寬容,但對自己的目標和成長要求嚴格。
2.化逆境為善行:當遇到困難時,不僅提升自己,還用經驗幫助他人,比如在自己克服學習障礙後,教導其他有類似困難的同學。
3.高中生正處於人生塑造期,通過實踐「上善若水」的柔和與「逆增上緣」的堅韌,能培養出既有溫度又有力量的品格,為未來奠定基礎。

九、《我給高中生的學習建議》

1.別只讀書!試著把知識用在生活裡,比如學經濟就記記帳。
2.多問為什麼?像「見山不是山」時一樣,挖深一點。
3.放輕鬆!用「四大皆空」的心態面對挫折,沒什麼過不去。
4.尋找平衡!學習不只是為自己,也想想怎麼幫世界變更好。

從「知行合一」開始,你在實踐中成長;
透過「見山是山」到「仍是山」的轉變,你的心境和智慧逐步提升;
最終,用「無所住」和「四大皆空」的心態,達到「天人合一」的境界。
這條路讓你不只學會知識,還能成為更好的人。

學習不只是拿高分,更是鍛鍊心境和智慧的旅程,保持好奇心,像「見山不是山」時一樣,多問為什麼。
勇敢探索世界,別怕錯,錯了才知道怎麼對。
放鬆心態!用「無所住」的心面對壓力,靈活應對。
享受過程愉快!像「見花花開」一樣,讓學習變成一種樂趣。

高中生的學習旅程,如同登山觀水,經歷「見山是山,見水是水」的初始直觀,到「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的深入思辨,最終回歸「見山仍是山,見水仍是水」的豁然領悟。
這一過程,反映了從表象理解到深層思考,再到融會貫通的心路歷程。

「見花花開,花見花開」,這句話強調了主觀與客觀的互動。當我們以開放的心態觀察世界,世界也以美好的姿態回應我們。這是提醒高中生在學習中保持積極態度,才能發現知識的美妙與價值。

「無所住而生其心」出自《金剛經》,意指心靈不執著於任何事物,才能真正生發智慧與慈悲。對高中生而言,這鼓勵他們在學習中不被固有觀念束縛,勇於探索未知,培養創新思維。

「四大皆空,度一切苦厄」源自佛教思想,提醒人們世間萬物皆為暫時組合,終將消散。理解此理,能幫助高中生在面對學習壓力與生活挑戰時,保持平常心,減輕執著與煩惱。

高中生的學習應該從「知行合一」開始,即將所學知識付諸實踐,驗證並深化理解。隨著經驗的積累與心智的成熟,最終達到「天人合一」的境界,與自然和諧共處,體悟人生與宇宙的深層聯繫。

初見山水本如常,深入求知意彷徨。
花開花落皆妙相,心隨境轉悟無方。
無住之心生智慧,四大皆空解憂傷。
知行並進修己身,終與天地共翱翔。

綜合以上總結來說,高中生可以從這些佛學觀念中學到:用開放的心態迎接知識,用靈活的思維面對挑戰。
當你不再被表面的困難綁住,就能提升學習的境界,找到屬於自己的智慧之路。

教育界的園丁
陳銀欉 敬述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自然科學和數學參考書籍和線上課程的推薦

「成功燈塔行」引領成功學子航向理想的目的地

在 AI 的輔助下用數學軟體做計算

用電腦和 AI 輔助數學學習

卡內基美隆大學羅博深教授談如何學習數學

未來已來,世界新賽局—淺談高中畢業生的新視野與世界觀

史丹佛大學教授給中小學生的數學學習心態和方法

黃仁勳總裁在台大體育館的AI演講內容給年青一代的啟示

恭賀 劉校長榮任台北市立成功高級中學校長

感謝 孫校長對成功高中師生的奉獻與付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