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的《富爸爸窮爸爸》啟示

作者:陳銀欉 先生


《老師沒有教您的知識》

羅伯特·清崎(Robert Kiyosaki)在《富爸爸窮爸爸》中對高中生可能有所啟示,因此,結合他對「FOMM」(害怕犯錯)和金融教育的看法,分享給大家參考看看。

羅伯特·清崎的《富爸爸窮爸爸》是一本改變很多人對金錢看法的書。他認為,窮人之所以一直窮,不是因為他們笨,而是因為他們被「FOMM」(Fear of Making Mistakes,害怕犯錯)綁住了手腳。
因此,對高中生來說,畢業即成年,這本書不只是教您怎麼賺錢,更是一個提醒:別讓恐懼和傳統教育限制您的未來,也是生存法則。

1. 害怕犯錯是致富的大敵

清崎在社交媒體X上說過,大家都聽過「FOMO」(Fear of Missing Out,害怕錯過),但真正讓人貧窮的其實是「FOMM」。
他舉例說,比特幣可能是歷史上最大的財富機會,但很多人因為怕失敗不敢投資。
他們等到比特幣漲到20萬美元(約新台幣660萬)才說「太貴了」,結果錯過機會。

對高中生來說,這就像考試前不敢試新題型,怕錯了沒面子,結果永遠學不會。清崎問了一個很棒的問題:「如果嬰兒怕跌倒,怎麼學會走路?」犯錯不可怕,可怕的是因為怕錯就不敢試。他說,很多受過高等教育的人,像他的「窮爸爸」,反而因為怕失敗而不敢冒險,結果一輩子窮。

別怕失敗!

高中可能教你考試不能錯,但現實世界裡,失敗是學習的一部分!敢試的人才有機會成功。

2. 學校沒教的財商,你得自己學

清崎認為,學校教育有問題。它教你拿好成績、找穩定工作,但沒教你怎麼管錢、怎麼投資。他說,那些教你「犯錯是蠢」的學校老師,很多自己也很窮,就像他的「窮爸爸」——受過教育卻不懂財富。

他建議高中生利用YouTube等免費資源學習金融知識。比如,他提到一些支持比特幣的大咖,像創業家Jeff Booth、軟體公司老闆Michael Saylor、電視名人Max Keiser,甚至美國前總統川普(Donald Trump)和女股神Kathy Wood。他說,聽聽這些人的看法,再聽聽反對者的意見,自己做決定。
最好的金融教育不在課本裡,而在網路上,等你自己去挖寶。

別只靠學校!

高中生有手機、有網路,學財商不難。
聽不同觀點,找到自己的路。

3. 選擇做「富爸爸」,別做「窮爸爸」

清崎書裡的「富爸爸」教他把錢當工具,讓錢為你工作,比如投資房地產或比特幣;
而「窮爸爸」只會努力工作換薪水,結果時間和精力都賣給了別人。
他說,FOMM的人不笨,很多還是高材生,但他們被學校教壞了,覺得安全第一,錯了就完蛋。

對高中生來說,這是個選擇題:你要當怕錯不敢動的人,還是願意試錯、成長的人?
清崎喊話:別加入FOMM人群,勇敢點,聰明點。

未來是你自己的!

學著讓錢幫你賺錢,而不是一輩子只會換薪水。

4. 我給高中生的行動建議

別怕小失敗
考試錯了頂多扣分,人生試錯卻能換成經驗。

找新資源
YouTube上有免費的財經課,比課本實用。

聽兩面意見
比特幣也好、其他投資也好,千萬要小心多聽多想再決定。

早點開始
你還年輕,現在學財商,未來跑得比別人快。

《財商智慧》

清崎想告訴高中生:致富不是靠運氣,而是靠心態和行動。
學校可能教你怎麼當好員工,但《富爸爸窮爸爸》教你怎麼當自己的老闆。
別讓「害怕犯錯」困住你,勇敢試錯、自己找答案,財富才會靠近你。

學習「財商策略」是一個很實用的目標,尤其是對想從《富爸爸窮爸爸》這樣的書中汲取靈感的人來說。
財商(金融智商)不是天生的,而是可以通過學習和實踐逐步培養的。
我們從高中生的角度出發,結合羅伯特·清崎的理念,整理一些具體的策略,幫你開始這條思路,這些方法簡單、可行,而且適合長期發展,但是這些僅供參考意見,還是要您自己承擔責任與判斷,特別聲明本人恕不負責任。

《學習財商的五大策略》

1. 改變思維:從「賺錢」到「讓錢工作」

清崎說,「窮爸爸」靠出賣時間賺薪水,「富爸爸」則讓錢幫他賺錢。財商的第一步是改變對金錢的看法,把它當成工具,而不是終點。

開始問自己:「這筆錢能幫我賺更多嗎?」而不是「我能買什麼?」
了解「資產」和「負債」的區別:資產是能帶來收入的東西(像股票、存款),負債是花錢的東西(像名牌包、貸款)。
如果你有壓歲錢或零用錢,試著存一部分,然後研究怎麼用它生利息,比如放定存或買低風險基金,而不是全花掉。

2. 主動學習:從免費資源開始

清崎強調,最好的金融教育不在學校,而在網路上,比如YouTube,他建議多聽成功人士的經驗,自己也要判斷。

關注財經YouTuber或播客,像台灣的「財經M平方」、國外的「Graham Stephan」,學基本觀念。
搜尋關鍵詞如「投資入門」「比特幣基礎」,聽正反兩面的意見。
找書看:《富爸爸窮爸爸》是入門,再進階可以試《現金流象限》或《窮查理寶典》。
每天花15分鐘看一支財經影片,記筆記,慢慢搞懂「複利」「股票」這些詞彙。

3. 試錯練習:小額實戰經驗

清崎說,怕犯錯(FOMM)是財富的敵人。
財商要靠實做,不能只停在理論。

用小錢試水溫,比如拿5000元買支基金,或用模擬交易App(如Investopedia Simulator)練習股票。
記錄每次決策的結果:賺了為什麼,虧了又是為什麼。

接受失敗當學費,小錯換大經驗。

跟爸媽借點錢(或用自己的零花錢),試著買個低價ETF(指數型基金),觀察它怎麼漲跌。

4. 建立收入管道:從被動收入開始

財富不是靠一份工作,而是靠多條「被動收入」(不用每天幹活也能賺的錢)。清崎推崇投資房地產、股票等。

找簡單的被動收入方式,比如寫文章賣電子書、在蝦皮開小店賣二手東西。
學點技能(像設計、程式),未來可以用來接案賺外快。
長期目標是投資,比如存錢買股息股票,靠分紅賺錢。
試著賣掉不用的課本或玩具,賺第一桶金,然後想想怎麼把這筆錢「滾起來」。

5. 長期規劃:設定目標與紀律

財商不是賺快錢,而是持續累積。
清崎說,耐心和紀律比天賦重要。

設定一個小目標:比如一年存5000元,五年存3萬,然後用來投資。
每月記帳,知道錢花哪去了,砍掉不必要的開銷(像少喝一杯貴咖啡)。
找個榜樣,像清崎提到的Michael Saylor或Kathy Wood,學他們怎麼思考。
下載記帳App,每週檢查一次,存下來的錢放進儲蓄罐,當作未來的「投資本」。

《給高中生的學習財商起步參考》

時間是你的優勢,你還年輕,複利的威力會讓小錢變大錢。比如每月存1000元,年利率5%,20年後能變成40萬。
但是,別怕問,爸媽、老師、網友都可能有經驗,問清楚再做決定。

從小處開始!不用急著賺大錢,先懂怎麼管小錢。
財商不是靠學校教,而是靠你自己去抓機會。
重點不是跟風,而是學會判斷!別被「害怕犯錯」困住,因為失敗是最好的老師。

《給高中同學的正能量》

人生不怕起點低,就怕沒追求,
不怕走的慢,就怕走錯路!
不怕不如意,就怕想不通。

與其羨慕別人,不如做好自己。
渡生活的難,謝時光的暖,
讓喜歡的事情成爲生活。
境隨心轉把自己變成糖,生活就甜了。

教育界的園丁
陳銀欉 整理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自然科學和數學參考書籍和線上課程的推薦

「成功燈塔行」引領成功學子航向理想的目的地

在 AI 的輔助下用數學軟體做計算

用電腦和 AI 輔助數學學習

卡內基美隆大學羅博深教授談如何學習數學

未來已來,世界新賽局—淺談高中畢業生的新視野與世界觀

史丹佛大學教授給中小學生的數學學習心態和方法

黃仁勳總裁在台大體育館的AI演講內容給年青一代的啟示

恭賀 劉校長榮任台北市立成功高級中學校長

感謝 孫校長對成功高中師生的奉獻與付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