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的智慧之門

作者:陳銀欉 先生

向水學習,開啟無限潛能

在這個資訊爆炸、變化萬千的時代,真正的學習者不只是埋頭讀書,更要像水一樣,靈活應對、順勢而行、包容萬物,才能在人生的長河中乘風破浪。

道德經

  1.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玄之又玄,衆妙之門。
  2. 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故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較,高下相傾,音聲相和,前後相隨。是以聖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萬物作焉而不辭,生而不有。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道德經》說:「天下莫柔弱於水,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勝。」
水,無形卻無敗,柔弱卻最強。
它教我們三個重要的學習智慧:

  1. 守柔——適應環境,提升學習效率
  2. 順勢——善用資源,事半功倍
  3. 包容——開放心態,接納多元知識

一、守柔:適應環境,提升學習效率

原文:「天下柔弱莫過於水,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勝。」(第七十八章)

水能適應任何形狀,遇方則方,遇圓則圓。同樣的,高中生若能根據學習環境靈活調整方法,就能事半功倍。

1、學會變通:
• 如果死記硬背效率低,不如改用思維導圖、筆記法來整理知識點。
• 面對難題時,嘗試不同解法,而不是執著於一種固定方式。

2、耐心積累:
• 滴水可以穿石,學習也是如此。每天進步一點點,比短期衝刺更穩固。
• 不要害怕一開始聽不懂,反覆練習、逐步累積,自然能夠突破難關。

學習如水,不必鋒芒畢露,而要在持續流動中積蓄力量,終能潤澤萬物。

二、順勢:善用資源,事半功倍

原文:「江海所以能為百穀王者,以其善下之。」(第六十六章)

水能順勢而流,避開阻礙而不受傷害。聰明的學習者,也懂得順勢而為,善用身邊的資源來提升效率。

1、善用科技與工具:
• 善用 AI學習工具(如 ChatGPT、Quizlet)來解惑、複習,提高學習效率。
• 善用 雲端筆記(如 Notion、Evernote),隨時整理知識點,不讓靈感流失。

2、把握學習黃金時段:
• 早晨記憶力最好,可以安排背誦科目。
• 睡前複習有助於知識鞏固,避免白天學過的內容遺忘。

學習如水,懂得借力使力,才能更輕鬆地到達知識的海洋。

三、包容:開放心態,接納多元知識

原文:「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第八章)

水能融入任何環境,接受不同的養分,高中生也應該培養開放心態,接納多元知識,拓展思維。

1、跨學科學習:
• 理科生可以嘗試閱讀歷史、哲學,培養思辨能力。
• 文科生可以學習數據分析、簡單的程式設計,增加競爭力。

2、接受不同觀點:
• 與同學討論問題時,不急於反駁,學會換位思考。
• 閱讀不同類型的書籍,打破思維局限,建立自己的觀點。

3、容錯與成長:
• 失敗是學習的一部分,不要因一次考試失利而否定自己。
• 像水一樣,能夠包容泥沙,沉澱後依然清澈。

學習如水,心胸開闊者,方能容納百川,最終成為知識的海洋。

讓學習如水,成為智慧的源泉

水無形,卻能成就萬物;學習無界,才能激發無限潛能。
• 守柔,懂得適應環境,讓學習更高效。
• 順勢,善用資源和工具,提高學習效率。
• 包容,開放心態,接受多元知識,拓展視野。

願每位高中生,都能像水一樣,在知識的世界裡自由流動,成為真正的智慧者!

《道德經》心法

《道德經》的智慧在於揭示「道」的超越性與萬物的相對性,並教導人們如何透過無為、自然的心態開啟智慧之門,以下針對您提供的兩段經文,重新整理其核心思想,使之更易理解,同時保留其深邃內涵。

  1. 道可道,非常道

原文: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玄之又玄,衆妙之門。

  • 「道」超越言語:真正的「道」無法用語言完全描述,一旦被說出來,就不再是那永恆的道。同樣,能被命名的東西,也不是永恆的名。
  • 無與有的關係:「無名」是天地的起源,無形無相;而「有名」是萬物的根源,從無中生有。
  • 觀道的心態:保持無欲、清靜的心,能洞察「道」的微妙本質;若心存慾望,則只能看到「道」的表面現象。
  • 玄妙的統一:「無」與「有」看似不同,實則同出一源,都指向深不可測的「玄」。這種「玄之又玄」是通往萬物奧妙的入口。

「道」是超越語言的本源,無形卻孕育萬物。無欲時能看透其奧妙,有欲時只見表象。無與有雖不同,卻同屬於「玄」,這是開啟智慧的關鍵。

  1. 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

原文:
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故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較,高下相傾,音聲相和,前後相隨。是以聖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萬物作焉而不辭,生而不有。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 相對性的智慧:當人們認識到「美」,同時也就認識到「醜」;知道「善」,也就知道「不善」。一切概念都是相對而生。
  • 對立與和諧:有與無、難與易、長與短、高與下、音與聲、前與後,這些對立的事物相互依存,彼此定義,形成世界的平衡。
  • 聖人的智慧:聖人順應自然,行「無為」之事,不強加干預;以行動示範,行「不言」之教,無需多言。
  • 無私的態度:萬物自然運作,聖人不居功;創造而不占有,成就而不自誇。
  • 永恆的秘訣:正因為不執著於功勞,聖人的影響才得以長存。

美與醜、善與不善是相對的,萬事萬物皆由對立而和諧共存。聖人順應自然,不強為、不自誇,創造而不占有,因此他們的智慧與影響永不消逝。

開智慧之法

《道德經》教導我們:

  1. 超越表象:真正的「道」無法言說,需以無欲的心去體會其奧妙。
  2. 理解相對:世間萬物皆由對立而生,認識這一點才能看清真相。
  3. 順應自然:效法聖人,以無為的心態行事,不執著、不居功,自然成就永恆。

這兩段經文如同智慧的鑰匙,引導我們超越語言與表象,洞察宇宙的深層法則,並在生活中實踐自然、無私之道,從而開啟智慧之門。

教育界的園丁
陳銀欉 整理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自然科學和數學參考書籍和線上課程的推薦

「成功燈塔行」引領成功學子航向理想的目的地

在 AI 的輔助下用數學軟體做計算

用電腦和 AI 輔助數學學習

卡內基美隆大學羅博深教授談如何學習數學

未來已來,世界新賽局—淺談高中畢業生的新視野與世界觀

史丹佛大學教授給中小學生的數學學習心態和方法

黃仁勳總裁在台大體育館的AI演講內容給年青一代的啟示

恭賀 劉校長榮任台北市立成功高級中學校長

感謝 孫校長對成功高中師生的奉獻與付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