倡議高中教育加速永續轉型與創新工程

作者:陳銀欉 先生

打造面向未來的教育願景聯盟行動藍圖

在全球氣候危機、科技變革與人口轉型的時代風暴中,教育已不再只是單純的知識傳遞,而是社會永續發展的關鍵樞紐。
特別是高中階段,正是青年價值觀、世界觀與未來志向形成的關鍵期,如何推動「高中教育的永續轉型與創新工程」,成為我們這一代教育工作者不可逃避的使命。

為此,本文提出一套兼具戰略與實踐導向的系統框架:透過建立教育願景工程大聯盟,匯聚跨界力量,形成共識,促進行動,以達成「看懂趨勢、對齊願景、落地行動」的永續教育發展策略。

一、建立「教育願景工程大聯盟」:共創教育的未來圖像

當前教育環境的最大困境,不是資源的缺乏,而是願景的分歧。唯有集結不同世代、不同角色的教育參與者(校長、教師、學生、家長、企業、政府、公民社會),形成跨域「教育願景工程大聯盟」,才能跨越資訊孤島與代間鴻溝。

此聯盟應朝以下三大目標推進:

1.匯聚多方觀點、激盪願景對齊:透過工作坊與共創會議,促進多元對話,尋找共同價值與可行路徑。
2.建立共識地圖(Consensus Map):對教育的未來角色、價值與影響形成階段性共識。
3.串連在地實踐與全球標竿:使本地教育行動與全球永續發展目標(SDGs)接軌。

二、未來教育共識:看懂趨勢、對齊願景

未來教育的樣貌,必須根據全球發展趨勢與在地需求重新建構。從AI與綠能技術的躍進,到少子化、區域落差與新世代價值觀崛起,都在推動教育從「內容導向」邁向「能力導向」、「競爭導向」轉向「共好導向」。

核心願景共識可聚焦於:
•培養具備永續素養的世界公民
•從被動學習者轉變為主動問題解決者與設計者
•從單一學科知識走向跨領域、多面向整合能力
•強調社會實踐、生命教育與社會參與

教育不只是為了升學或就業,而是為了讓學生有能力參與世界的改變、回應社會的需要、建構自身的生命意義。

三、共同議題盤點:

聚焦ESG,辨識教育中的風險與機會

在企業與社會強調 ESG(環境 Environmental、社會 Social、治理 Governance)的趨勢中,教育本身也必須進行ESG盤點。

如何將ESG內化於高中教育?
•E:環境教育與永續生活
推動校園能源轉型、綠建築、減塑行動、生態課程,讓學生從生活中實踐環境責任。
•S:關懷社會與多元共融
重視弱勢族群學習權、性別平等、原住民文化與語言保存,建立多元文化理解與包容。
•G:學校治理透明與參與式決策
鼓勵學生參與校務決策、提升家長與社區的參與度,建立「學生為本」與「共治共學」的治理模式。

這樣的盤點不只是政策清單,而是一場對教育價值觀的深層梳理與革新。

四、未來想像情境推演:找出挑戰、識別機會

教育創新最怕的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我們需要透過「未來想像情境推演」來預判衝擊、設計回應。比如:
•如果AI持續取代傳統認知型學習,教師的角色會變成什麼?
•若氣候變遷導致區域遷徙,學校如何因應人口移動與教育資源再分配?
•當青年失去對制度的信任,學校如何重新成為社會信任的重建基地?

透過情境推演,可以提前測試制度韌性,也能發現被忽視的創新契機,轉危為機。

五、教育組織診斷:破解跨世代與跨文化溝通難題

教育創新最常卡在兩個斷層:
1.代際斷層:年輕學生思維與教育決策者脫節。
2.文化斷層:地方文化價值與全球標準衝突。

為此,學校與教育局需導入組織診斷工具,從價值觀、溝通風格、決策習慣等面向,評估教育組織的健康與轉型準備度。結合AI問卷、大數據分析與焦點訪談,診斷教育體系內部的「看不見的摩擦」,並促進多代共學與跨界共創。

六、教育行動設計:推動「學校 × 社區 × 社會」共生方案

願景與共識需要落地。這需要一套強化實踐的工具——教育行動設計(Educational Action Design)。將設計思維(Design Thinking)引入教育現場,協助學校、教師與學生自行設計問題、定義目標、測試解方。

具體行動設計可包括:
•學生主導的社區永續專案
•跨校跨域的AI素養課程聯盟
•教師創新教學法的實驗與迭代
•結合在地產業與高中實習課程,打造在地即國際(Glocal)的實戰學習場域

這種以行動驅動願景的模式,能使每一所高中不只是應考機器,而是地方創生與社會轉型的前哨基地。

結語:教育的未來,從願景到實踐

我們正站在教育的轉捩點。面對氣候變遷、AI科技、民主信任危機與全球不平等擴大,教育不能只是教書,更要教人理解世界、改變世界。

「高中教育的永續轉型與創新工程」不是一場口號運動,而是一場深刻的價值更新與制度重構。

從願景大聯盟的建立,到ESG盤點、情境推演、組織診斷與行動設計,這是一套從「系統思維」到「實踐行動」的整合方案。
未來教育不是某一所菁英學校的專利,而是全民參與的集體工程。
讓我們攜手打造一個更有韌性、更有關懷、更有想像力的高中教育新未來。

教育界的園丁
陳銀欉 敬述
2025-7-3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自然科學和數學參考書籍和線上課程的推薦

「成功燈塔行」引領成功學子航向理想的目的地

如何運用基本哲學技巧評讀學術文章,學習新知識

用電腦和 AI 輔助數學學習

卡內基美隆大學羅博深教授談如何學習數學

史丹佛大學教授給中小學生的數學學習心態和方法

台灣大學試辦與高中合作進階課程

《定風波的智慧與運用》功名利祿轉頭空的無常

教育本體論的實踐

高中生的核心議題:大學申請排名的迷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