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潮牌觀察教育情緒管理全球化

作者:陳銀欉 先生

一、引言

Labubu現象與情緒教育的新視角

近年由泡泡瑪特(Pop Mart)推出的潮玩IP「Labubu」,憑藉「丑萌」風格和盲盒玩法,在全球青少年中爆紅。
這股現象不僅反映消費熱潮,也映射出青少年情緒管理與歸屬需求的新趨勢。

透過 Labubu 這一具體潮玩案例,高中教育不再侷限於傳統教材,而是能深入學生生活,從心理與情緒角度培養他們的自我認識、批判思維與跨文化理解,是真正貼近青少年內心世界的教育方式。

本文將從心理學角度探討其對高中教育的啟示,探究情緒教育如何融入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消費。

二、Labubu的流行心理:情緒消費的崛起

  1. 情緒化消費背後的心理原理

「情緒化消費」指消費行為主要源於情緒滿足。Labubu崛起符合同期青少年尋求情感出口的需求。
•研究指出,35% 的 25–34 歲消費者將其當作「壓力緩解工具」。
•Labubu 的「丑萌」特質正擊中青少年在不完美世界中,仍渴望被接納和被理解的心理。

  1. 盲盒機制與即時性情緒滿足

盲盒的不確定性會誘發類似賭博的心理反應:期望—驚喜—後悔/快感交替。
這類情緒起伏提供了「瞬時的爽感」!
但若教育只教理性決策,忽視青少年的這類情緒需求,可能失去與他們情感共鳴的契機。

三、Labubu如何打造心理社群與全球連結

  1. 社交貨幣與身份認同

Labubu 不只是玩具,更成為「社交貨幣」。拉布布透明掛在包上,是一種話題引爆器,是社群認同標誌。
高中生能透過分享拉布布內容形成共鳴與連結,這對營造健康班級文化有借鑑意義。

  1. 明星示範與社交傳播

從 Lisa、Rihanna 到網紅的社交帖文,再透過 TikTok、Instagram 擴散,Labubu 成為群體模仿與參與的催化劑。
教育中可借此引導學生意識媒體影響力,教會他們「模仿 VS 自我選擇」。

  1. 全球溝通與文化認同

Labubu 成功跨界文化,泰國、墨西哥等地出現長排隊現象,其「全球共鳴」來自於其設計中蘊含的神話與情感語言。
高中教育可從此開展跨文化理解課程,啟發學生察覺文化元素如何在品牌中傳遞。

四、「真假Labubu」:分辨與情緒調控教育

  1. Lafufu與「偽造情緒寄託」

「Lafufu」是假Labubu但形成獨特亞文化,部分青少年對其「醜」和獨特表情有情感偏好。
教育需教學生辨識仿冒與正版之間的差異,同時尊重情感投射,但也提醒警惕衝動購買與高風險行為。

  1. 體驗選擇與風險預見

仿冒品可能造假、粗製、品質低劣,也會影響價格判斷與價值觀。
透過Labubu案例,可以在課堂中模擬風險評估與理性思考:如何選擇,如何避免被話題帶偏。

五、教育因應策略:以Labubu為教材的課堂設計

  1. 情緒覺察與情緒調節單元

– 活動建議:盲盒開箱體驗+情緒日記,觀察「期待→開心→失落/滿足」的情緒波動。
– 學習價值:培養學生覺察自身情緒的能力,並學習使用正向調節技巧(如深呼吸、分享感受、寫情緒信)。

  1. 消費心理與媒體素養課程

– 教學設計:分析Lisa、網紅的分享貼文,探討其如何影響你的想法與行為。
– 學習價值:幫助學生建立媒體識讀能力,辨識訊息誘因,提升自主判斷力。

  1. 全球化與本土文化對話

– 跨科常整合:以Labubu在不同國家熱銷的現象,學生調查當地文化元素與品牌如何融合。
– 學習價值:深化跨文化理解,提高對全球現象背後制度、文化因素的思辨。

六、心理學理論支撐

•自我決定理論(SDT):透過歸屬感與自主選擇滿足心理需求。
•情緒調節模型:盲盒引發的情緒起伏可透過認知重評與情緒宣洩進行調節。
•社會模仿理論:明星使用行為帶動模仿,突顯媒體角色對青年的影響。

這些理論支撐下的教學設計,可以幫助學生在體驗過程中建構更完整的自我認知與情緒能力。

七、結語

Labubu作為教育載具的新可能

Labubu現象不僅是潮流,它同時是一面鏡子,照見當代青少年在全球化、媒體爆炸、文化流動中的情緒需求與選擇。
透過融合心理學與教育實務,教師可以將情緒管理、媒體素養、文化素養融合於一堂課,讓學生學習:理解自我、分享感受、理性選擇、尊重多元。

參考資料
•青年情緒消費與「情緒化消費」潮流分析
•Labubu全球化現象與文化輸出機制
•Lafufu現象與偽仿情感文化
•側寫盲盒機制與情緒起伏
•假貨風險與消費警示建議

https://cn.nytimes.com/style/20250630/labubus-fake-lafufus-pop-mart/

教育界的園丁
陳銀欉 整理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自然科學和數學參考書籍和線上課程的推薦

「成功燈塔行」引領成功學子航向理想的目的地

用電腦和 AI 輔助數學學習

如何運用基本哲學技巧評讀學術文章,學習新知識

卡內基美隆大學羅博深教授談如何學習數學

史丹佛大學教授給中小學生的數學學習心態和方法

教育本體論的實踐

《定風波的智慧與運用》功名利祿轉頭空的無常

台灣大學試辦與高中合作進階課程

高中生的核心議題:大學申請排名的迷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