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高中教育盛事 × 台灣AI願景: 以教育領航,打造未來競爭力
作者:陳銀欉 先生
2025年7月24日,教育部舉辦「114學年度國立高中校長聯合布達交接典禮」,為全國高中教育寫下嶄新的一頁。
此次共有40位校長完成遴選交接,其中11位連任、12位轉任、17位新任,象徵著一棒接一棒的教育薪火持續傳承。
教育部長鄭英耀親自主持儀式,他在致詞中特別指出:「台灣半導體產業有9成以上人才,都是在地教育體系培育出來的。」這不僅展現台灣教育的扎實成效,也反映出台灣在全球高科技領域中,憑藉本土人才締造驕人競爭力的潛力與自信。
教育是國力的根基,校長是人才培育的舵手
鄭部長感謝17位卸任校長長年深耕,為國育才,並期勉新任與續任校長持續強化專業領導力。
他強調:
•校長的領導與辦學績效,攸關整體教育品質與國家社會發展。
•在生成式AI快速進化的時代,教育領導者必須思考如何將新興科技有效整合入課程設計與校務推動。
•面對資源有限、變局加劇的現實環境,跨校、跨縣市合作整合資源,將是創新人才培育的關鍵路徑。
此外,鄭部長特別關懷「非山非市與偏鄉地區」學校的教育公平問題,強調:「每個孩子都是父母的寶貝」,即便學校規模小,教育資源與關愛不應缺席。
世界AI產業發展模式:
台灣邁向世界的核心競爭力
未來高中教育人才與產業鏈接策略 —— AI產業發展與人才培育成為新核心。
AI並非單一技術,而是牽動產業升級、勞動轉型、社會結構重塑的關鍵力量。
台灣若能建立具系統性與前瞻性的AI產業發展模式,將躍升為全球創新網絡中的重要節點。
一、AI產業模式:跨域整合、創造新價值
台灣應以「產業驅動、科技引導、教育支撐、人才為本」為原則,推動三大重點:
1.聚焦AI+半導體、ICT與智慧製造,打造垂直應用創新場域(如智慧醫療、智慧農業、智慧校園)。
2.推動政府、產業、學界三方共創AI生態系,實現公私協力與資料共享。
3.深化「AI+X」跨域整合策略,讓AI成為驅動各行各業升級轉型的引擎。
二、AI人才培育:教育轉型的急先鋒
教育部推動AI納入國家教育政策主軸,核心策略包括:
•從小紮根AI素養:將程式設計、資料分析與邏輯訓練納入中小學課綱,培養數位思辨能力。
•調整大學與技職體系課程結構:強化機器學習、深度學習、演算法倫理等核心課程,結合實作與跨域能力。
•推動AI在職培訓與終身學習制度:建立「AI學習護照」,促使勞動力持續升級、避免數位落差。
三、未來教育核心:AI素養即是新公民素養
未來教育的核心不再局限於語文與數理,而是涵蓋:
•資料判斷與資訊素養:培養辨識真假、做出合理判斷的能力。
•AI應用與工具熟練度:善用AI提升學習與工作效率。
•倫理與人文關懷:強調科技應以人為本,反思AI對社會的影響。
•跨領域創新與協作:整合不同領域知識,創造新價值。
結語
教育領航,AI轉型,成就台灣未來
這場全國國立的高中校長交接不僅是教育界的年度盛事,更是一個象徵:教育正在為台灣下一階段的產業發展奠定基礎。
在AI浪潮席捲全球之際,教育不再只是傳授知識,更是引導國家邁向智慧未來的羅盤。
台灣若能把握機會、整合資源、堅定走出本土化的AI產業與教育路線,將不只是科技的製造者,更將成為未來文明的參與者與創造者。
讓我們從全國高中校園出發,從每一位校長的堅守與創新做起,攜手打造屬於台灣的AI黃金年代。
教育界的園丁
陳銀欉 敬述
2025-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