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三道競逐:從中美俄歐看霸道、中道、王道的地緣政治邏輯——台灣的抉擇與生存智慧
作者:陳銀欉 先生
壹、前言:天下三道與大國博弈
「霸道以力壓人、中道以法服人、王道以德感人」,這是東方傳統政治哲學中對治理之道的三層次分類。
今日回望世界秩序的變局與動盪,我們或可從這三道思想,重新解讀當前中國、俄羅斯、美國與歐盟四大權力體的戰略思維與行為邏輯。
尤其在烏克蘭戰爭持續、中東戰火爆發、台海局勢緊繃的背景下,「三道競逐」不只是地緣權力之爭,更是文明與秩序模型的抉擇。
本文嘗試從歷史與現實交錯的視野,拆解四強「三道並行」的操作模式,最後探討台灣如何在現實主義與文明理想之間,取得生存之道與轉型契機。
貳、四強對照:地緣政治中的「宇宙三道競逐」
《中國:從王道話術到霸道實踐》
中國以「人類命運共同體」為號召,倡導「王道」語言:尊重多極世界、主權平等、南南合作。尤其在發展中國家之間推動「一帶一路」與BRICS金融體系,塑造其道德與經濟發展的典範角色。
但另一方面,中國對內高壓控權(如新疆、西藏、香港)與對外軍事擴張(台海、南海、東海)顯示其實際操作更接近「霸道」。中國的戰略,是王道包裝下的現實霸道,以強國夢的論述正當化其重塑區域秩序的行動。
借鏡歷史:漢武帝的「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便是王道與霸道的混合應用;對內道德教化,對外則北擊匈奴、擴張疆域。
《俄羅斯:強人領導與傳統霸道的回歸》
俄羅斯從不掩飾其「霸道現實主義」,普丁明言「沒有強權,俄羅斯將不復存在」。其戰略建立在民族主義、地緣安全與歷史使命感上,烏克蘭戰爭正是為恢復「蘇聯榮光」所發動的戰略逆轉工程。
然而,面對國際孤立與經濟封鎖,俄羅斯也逐漸轉向與全球南方國家結盟,向中道與王道靠攏,例如推動盧布貿易、糧食援助非洲,以換取外交支持。
借鏡歷史:彼得大帝西化改革與強軍復國,顯示俄羅斯一貫將「武力擴張」與「文明輸入」交錯使用,內裡仍屬霸道核心。
《美國:中道秩序與霸道回潮》
冷戰後的美國,自詡為「自由世界的捍衛者」,推動WTO、IMF、聯合國等制度設計,屬於中道治理的代表。然而,自911後的反恐戰爭、伊拉克入侵、川普「美國優先」政策,使美國的「霸道」面目再度浮現。
拜登雖欲重塑聯盟、回歸規範,但在對中貿易戰、對俄能源戰、對伊朗與朝鮮的軍事圍堵上,美國仍頻繁動用單邊制裁與軍力壓制,其戰略實質是「中道語言+霸道工具」的雙面模式。
借鏡歷史:美國在二戰後援建歐洲、重建日本,展現王道風範;而越戰、阿富汗戰爭,則反映霸道手段的反覆出現。
《歐盟:王道理想與中道實踐》
歐盟是當代最接近「王道」文明的政治體,強調人權、環保、勞工權益、全球治理。其「軟實力」遍及國際教育、氣候談判、法治合作。但在面對俄烏戰爭與能源危機後,歐洲已逐漸強化軍備、推動戰略自主,更接近中道國際秩序的守成者角色。
歐盟不以武力開路,也不以霸權壓人,其邏輯是「以制度服人,以價值感人」,仍堅持王道理念,但現實上偏向中道實踐。
借鏡歷史:查理曼帝國與神聖羅馬帝國試圖以「信仰+秩序」統合歐洲,即為歐盟「文明秩序」路線的文化根源。
參、三道比較:力量、規則與倫理的競合
思維類型:1.本質 2.現代實踐者 3.操作工具 4.優點、缺點
霸道:
1.力量支配
2.中國(實)、俄羅斯、美國(部份)
3.軍事、經濟制裁、恐嚇
4.快速有效、震懾力強 易引發對抗、缺乏持久正當性
中道:
1.規則治理
2.美國、歐盟
3.法治、制度、盟友合作
4.可延續、有穩定秩序 受限於共識與執行力
王道:
1.道德感召
2.歐盟、中國(話語層)、聯合國
3.人道援助、軟實力、價值建構
4.高尚理想、長期感染力 實踐難度高、效果遲緩
肆、台灣的選擇:在現實主義中尋找生存智慧
台灣處於霸道的壓力下(中共武力威嚇)、中道的庇護中(美日台安全架構),與王道的理想中(自由民主、人權價值)。
我們不能偏廢三道,也不能迷信任何一國的安全保證。
台灣應採取的「三道共構」戰略:
1.以中道穩內政:推動法治、民主深化、公民教育,使制度比人治更可靠。
2.以王道拓外援:善用軟實力(文化、科技、人道)影響世界,塑造善良、文明的國際形象。
3.以有限霸道自我防衛:不主動挑釁,但堅定備戰,強化國防、資安與心理戰能力。
現實主義不是卑躬屈膝,而是以有限條件創造最大空間。
針對台灣當前所處的國際結構與未來挑戰,若從「三道智慧」(霸道、中道、王道)出發,以下是我誠懇建議獻給現在或未來台灣領導人:
《立身中道、體察霸道、實踐王道》
一、認清世界平台不是道德法庭,而是權力競技場
❝政治現實不是靠善良取勝,而是靠籌碼與格局贏得尊重。❞
台灣不應天真地以為「世界會因我們民主自由就無條件挺台」,必須打造戰略價值與制度信譽,讓各國在挺台的同時也是挺自己的國家利益。
•台灣應持續強化在晶片、資安、醫療科技、能源轉型等領域的全球戰略地位。
•不斷累積可被交換的國際價值,而非等待憐憫。
二、學會在霸道中自保,不是與其對抗,而是避其鋒芒
❝與虎謀皮不如與鷹比翼。❞
中國的霸道壓力不會減少,台灣的防禦不能只是「口號式反制」或「外援期待」,而需具備持久戰、心理戰、認知戰的綜合能力。
•國防資源不能只花在硬體,還需強化全民防衛意識、韌性治理、資通電軍與社會抗干擾能力。
•採行「柔性防衛」策略——不挑釁,但讓對手不敢低估。
三、不要只是依賴中道秩序,而是參與制度設計
❝與其被動接受制度,不如成為制度創造者之一。❞
台灣若只想靠WTO、聯合國規則保護自己,那將永遠是「邊緣受害者」,應積極參與、創新、甚至打造小型多邊架構,發聲也發力。
•結盟中小型民主國家,推動「科技民主聯盟」、「太平洋韌性島鏈」、「亞洲永續論壇」等新型國際平台。
•主動設定議題、倡導規則,例如在AI倫理、供應鏈透明、反網路攻擊方面扮演領頭羊。
四、王道不是演戲,而是要從文化、制度、人民中走出來
❝仁政不只是選舉口號,而是日常治理的深層價值。❞
王道不是粉飾的文宣,而是政治與教育的「根本之道」,要讓人民感受到政府正直、勤政、有同理心、有未來觀。
•推動教育公平、居住正義、長照福利,讓政策回應弱勢、縮小貧富差距。
•建立「誠信政府」體系,嚴懲貪腐,重建政治信任。
五、國際關係不是二元選邊,而是多元博弈
❝台灣不該只是美國的小兄弟,也不該做中國的棋子。❞
避免陷入「親美反中」或「親中反美」的意識形態迷思,而應發展戰略自主外交,維持多元平衡的夥伴關係。
•深化與東南亞、南亞、中東、非洲中堅國家的互動與合作。
•積極拓展「非意識形態聯盟」,如在氣候、健康、資安等議題中形成跨文化連線。
六、勇於真相,誠於人民
❝永遠不要讓人民為不誠實的領導人流血流汗。❞
面對現實挑戰(戰爭風險、經濟寒冬、能源轉型),不該以「粉飾太平」安撫人心,而要勇於揭示困難,誠實說明方向,人民會支持敢擔當的領袖。
七、建立戰略文化,而不只是戰略文件
❝戰略不是寫在白皮書裡,而是活在人民心中。❞
台灣的外交與國防需形成一種集體共識,不是一屆政府說了算,而是全民共同遵循的「戰略信仰」。
•在教育中加入「戰略思維」、「全球公民」、「民主韌性」等素養。
•推動全民戰略週、國家戰略論壇,讓戰略不是專家學者的獨白,而是全民參與的方向感。
八、找回歷史長河中的定位,台灣不是孤島
❝台灣既是世界中華文明的延續者,也是世界海洋文明的交會點。❞
我們的身份既深植中華、東亞歷史,也連結全球化網絡。領導人應站在歷史與地緣的十字路口,將台灣打造為「東方智慧的新典範、海洋亞洲的創新引擎」。
九、善用三道並行,打造台灣第四道文明樣態
❝不只是選邊,而是創造一個新的可能。❞
若美是霸道、中是王道、歐為中道,台灣可整合三者優勢,形成第四種可能:「韌性島鏈的和平創新者」。
《大國有其霸道,弱國也能有其王道》
我們不能奢望成為主導世界秩序的大國,但我們可以在混亂中成為秩序的維繫者與文明的播種者。
台灣的領導人若能以大格局看世界、以真誠心對人民、以長遠戰略規劃國運,則即使風雨飄搖,也能走出屬於我們的未來。
王道的真正力量,來自人心的信任與歷史的見證。
願台灣在三道智慧中,走出自己的光明大道。
伍、三道皆需,一道不存即失衡
從霸道中學力量,從中道學制度,從王道學初心。
地球是圓的,四強政治體展現的是三種文明模型的競逐與雜交,台灣身處其中,唯有兼納三道、靈活調度,才能走出一條非附庸、非對抗的活路。
正如孟子所言:「恃德者昌,恃力者亡。」但沒有力的德不可信,沒有法的力不持久,沒有德的法不感人。
未來屬於能整合「三道智慧」的民族與文明,而非只靠一時武力或話術的強權。
《天道決定三道:從宇宙秩序到政治治理的本體論思考》
壹、何謂「天道」與「三道」?
在中華傳統文化中,「天道」是最高的宇宙法則,是超越人世而運行不息的自然秩序與道德原則。《中庸》曰:「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修道之謂教」,指出人應順天而行道。
而「三道」則是治理與政治的三種方式:
•霸道:以力服人,重武、權術、威嚇與征服。
•中道:以法服人,講程序、公平、制度與規範。
•王道:以德服人,強調仁政、道義、民心與信任。
所謂「天道決定三道」,即主張:政治之道、文明之道、治國之道,皆須順應天道而為。不順天者,必敗;違天理者,雖強亦亡。
貳、為何天道能決定三道?
- 天道為本,三道為用
「天道」決定了萬物演化的規律、人性發展的方向與文明演進的節奏。而「三道」只是人類在不同歷史階段,對應天道所採取的治理手段。
🔹 霸道適用於戰國亂世、秩序崩壞時,因社會動盪,必先止亂以力制變。
🔹 中道適用於制度建構期,以規範治亂,以程序化繁。
🔹 王道則是太平盛世的應然,人民覺醒,道德回歸,文明願景成為治理核心。
政治型態的選擇,必須符合「天時」與「人勢」——也就是順應天道。
- 天道具有演化性,決定三道的遞進順序
《易經》曰:「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天道本身就是動態的。
因此三道之間不是對立,而是階段性的轉化與進化。
天道階段:1社會特徵 2對應之道 3代表人物
天道混亂(失序)
1無法無天,強者橫行
2霸道
3秦始皇、成吉思汗
天道建構(求序)
1欲建立規則與秩序
2中道
3漢文帝、漢武帝、拜登(制度守成者)
天道合一(修身)
1社會富庶,追求道德與永續
2王道
3唐太宗、康熙、曼德拉、甘地
參、歷史驗證:「失道者寡助,得道者多助」
中華文化歷史上諸多治國者,都因順天道而得民心,因逆天道而遭敗亡。
以下舉三個經典對照:
唐太宗李世民:順天而行王道
•安民興學、尊儒納諫、文治武功並舉。
•成為東亞王道政治的楷模,奠定「貞觀之治」。
秦始皇:雖得天下,終為霸道滅亡
•以法家思想統一六國,鐵血施政、焚書坑儒。
•雖建立短暫霸權,卻因逆民心、不順天道,二世而亡。
希特勒:違天逆道的極致霸道
•種族歧視、毀滅戰爭、操弄人性與恐懼。
•表面強盛,實為文明災難,最終毀於自我。
天道會「慢慢來但從不缺席」,歷史的審判,終將淘汰逆天者。
肆、當代詮釋:誰順應天道?誰逆天行事?
中國:
•試圖以霸道鞏固王道話語,實則違反民主、自由、公義的當代天道。
•若不能轉型,最終恐步入「技術極權」的逆天之途。
美國:
•雖標榜自由與民主,但在軍事霸權、單邊主義行動中,亦有違天之處。
•若能回歸中道制度與王道精神,仍有修正可能。
俄羅斯:
•倚賴民族主義與軍事擴張,屬逆天而行。
•若不回應時代呼喚的「和平與共生」,最終也將耗損國運。
歐盟:
•對氣候、人權、永續發展的重視,較符合當代天道精神。
•然而若無足夠行動力與戰略意志,亦恐止步於理想。
伍、台灣的生存智慧:與天道同行,走出第四道
台灣雖非大國,但卻身處歷史與地緣的交會點。我們無法依靠武力稱霸,也難憑制度左右世界,但可以發展以仁為本、以創新為器、以文化為魂的「第四道」:
台灣之道應是:
•以王道立信心:展現民主、自由、人文、關懷的文明力量;
•以中道建制度:打造法治、透明、效率的治理體系;
•以有限霸道守安全:建構韌性防衛、戰略自主、不對抗但不投降。
陸、天道無親,常與善人
老子說:「天道無親,常與善人。」這不是宗教命題,而是歷史經驗。當一個政權順應自然、人心、道義的軌道,就會凝聚支持、趨吉避凶;反之,則雖強猶敗。
《宇宙三道只是選項,天道才是答案》
今日的世界正處於霸道橫行與王道崛起的關鍵轉折點,而台灣,正是試煉「何為真正王道」的文明實驗場。
願我們每一位決策者、教育者、青年與公民,能在「天道」之中,找到自己該走的那條「人道」。
《從天道到三道:探尋天人合一的治理智慧》
在當前世界動盪不安的國際局勢中,我們觀察到各大強權的競逐與權謀,卻也深刻意識到:真正長久、永續的治理力量,必須回歸宇宙的根本規律,也就是「天道」。
從東方哲學的角度,天道與人道如何合一?
而以上所述的「王道、中道、霸道」又能否整合,共同走向一種兼容天理與人本主義的治理模式?
本文從古今中外的智慧中,建構出一套可行的整合模型,供大家參考借鑑。
一、宇宙有沒有一種運行模式?
自古以來,人類對宇宙是否存在某種根本法則始終充滿追問。
•中華文化傳統哲學稱之為「天道」,如《易經》講:「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印度稱為「達摩(Dharma)」;
•古希臘哲學稱為「Logos」(宇宙理性);
•現代物理學則以「超弦理論」、「宇宙常數」等模型進行說明。
這些不同語言、不同文明的共同觀察指向一個核心:宇宙有其內在秩序,萬物皆依此運行。這種秩序不僅存在於星體、自然現象之間,也蘊含於社會組織與人際關係之中。
這就是「道」,道之大者,無所不包,無所不容。
二、天道與人道:如何合一?
什麼是「天道」?
「天道」並非指一位有意志的神,而是一種自然運行、不偏不倚、因果分明的法則。它展現在四季循環、生死更替、物種演化、能量守恆等現象中。
天道講求「順勢而為」、「剛柔並濟」、「陰陽調和」。
什麼是「人道」?
「人道」則是指人在社會中應當遵循的倫理、秩序與制度。儒家所強調的「仁義禮智信」、佛家所倡導的「慈悲喜捨」,以及現代民主法治、社會正義等價值,都是人道的展現。
合一的關鍵:從「性命雙修」到「制度設計」
《中庸》指出:「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修道之謂教。」也就是說,人的本性源自於天命,若能依天性而行,即可達成天人合一。這既是一種「修己」的工夫,也是一種「治人」的智慧。當制度設計、教育制度與治理體系都能合於天理、順應人情,就能構築一個兼容並包的社會秩序。
三、王道、中道、霸道的整合智慧
三道理論,是東亞政治思想的核心瑰寶,尤其適用於當前世界局勢的理解與實踐。
類型:1特徵 2代表人物 3符合之道
王道:
1以德服人、仁政愛民
2堯舜、文景之治
3合天道與人道,為理想治國之道
中道:
1權衡平衡、剛柔並濟
2諸葛亮、司馬懿
3靈活變通、調和兩極,屬實踐之道
霸道:
1以力服人、重權謀武力
2秦始皇、普京、川普
3快速有效,偏離天道,但具臨時功能
如何整合?
1.以王道為本:治理的最高理想,建構仁義制度與長遠共好
2.以中道為術:靈活應對局勢,平衡利益與現實
3.以霸道為權:在非常時期,以強勢手段止亂,但不能常用
這三者如同陰陽五行,需「動態平衡」。過度偏向霸道,則社會失衡;缺乏中道,則治理無方;忽視王道,則喪失人心。
四、一種新模型的提出:三道共存的宇宙治理模式
為了系統化上述觀點,我們提出一個簡易模型,稱為:
λ-三道共存模型(Lambda Tri-path Coexistence Model)
天道(道體) → 人道(道用) → 政道(道術)
↓ ↓ ↓
王道(仁) 中道(智) 霸道(權)
這個治理模型說明了從宇宙根本規律(天道)出發,透過對人性的理解與制度的設計(人道),落實到具體的治理實踐上(政道),其中以王道為本,中道為術,霸道為權,三者需依時依勢靈活運用,才能實現真正的天人合一。
五、結語:回歸本源,重建人間秩序
天道如水,不爭而善勝;人道如舟,需順水而行。人若能順應天道,不逆自然、不違人性、不躁進於權力、不迷失於功利,則治理之道可長可久。
當今21世紀的世界正處於一場深刻的「文明轉型期」:AI崛起、權力更替、資源危機、倫理瓦解。此時,更需有智慧的領導者與制度設計者,理解天道、人道、政道之本源,靈活運用王道、中道、霸道之策略,建立一個和平、永續、共生的未來。
天道無親,常與善人。
若我們選擇走在「合道」的道路上,宇宙必將回應我們以秩序、智慧與福祉。
《觀天下.應天時》
乾坤反覆亂蒼穹,
八卦震離映大同。
陰陽錯步分王霸,
乾道遙尋問太空。
人間無序由貪起,
天理難容霸氣通。
中道失衡權力舞,
聖賢無語草民窮。
時也命也非偶數,
勢轉局翻各不同。
大國爭鋒成戲局,
貿關糧武似浮風。
四象翻飛驚社稷,
五行倒轉動天工。
美俄歐中皆逐鹿,
誰識道源在至中?
王道若存民自順,
仁德為基萬國崇。
霸者終將歸虛幻,
順天之者得長功。
願將一念修中正,
但憑三道入心胸。
回觀太極生無極,
萬象歸根復始終。
教育界的園丁
陳銀欉 整理
2025-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