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慧(AI)對高中教育的影響與衝擊

作者:陳銀欉 先生

智商(IQ)是透過智力測驗來評估個人整體智力(即一般智力)或特定領域(如智力因素)能力的一項指標,近日專注於地理、歷史和統計資訊的粉絲專頁「unimaps.world」公佈了「2025全球智商排名」,台灣人智商僅次於日本,位居第二名。根據數據,日本以106.48分奪得智商最高冠軍,而台灣以些微差距,分數106.47位居第二,新加坡分數105.89,排名第三。

人工智慧(AI)對高中教育的影響與衝擊是深遠且多層次的,涵蓋教學方法、學習模式、師生關係、評量制度乃至教育公平與倫理議題,以下是幾個關鍵面向的分析暨案例分享,請大家參考。

一、正向影響

  1. 個別化學習(Personalized Learning)

AI能分析學生的學習歷程與表現,提供量身訂做的學習內容、練習題與即時反饋,大幅提升學習效率與成就感。

  1. 智慧化教學工具

如ChatGPT、Khanmigo、Socratic等AI平台,讓教師備課更有效率,學生能在課後獲得即時輔導,延伸學習時空。

  1. 評量與診斷更精準

AI可用於形成性評量與學習落點分析,協助教師發現學生理解的盲點,進行有針對性的補救教學。

  1. 跨域學習的推進器

AI提供跨學科學習的橋梁(如將數學應用於AI程式設計、將語文應用於AI倫理討論),促進素養導向與STEAM教育。

  1. 師資不足的替代方案

在偏鄉或專業師資稀缺領域(如冷門語種、AI運算、國際議題等),AI可成為暫時性或輔助性的教學工具。

二、負面衝擊與挑戰

  1. 學習動機與依賴性下降

學生若過度依賴AI解題或寫作,可能削弱思考力與學習動機,形成「代勞學習」的現象,學習成效反而滑落。

  1. 教師專業角色的重塑壓力

AI部分取代講授與批改功能,教師若未同步轉型為「學習設計師」、「教學引導者」,將面臨職能邊緣化的危機。

  1. 評量公平與倫理風險

AI生成作品真假難辨,傳統測驗與作業評量方式將逐漸失效,造成評量公正與學術誠信的挑戰,利弊得失,逐漸呈現!

  1. 數位落差加劇教育不平等

資源不足地區學生較難接觸高品質AI學習工具,可能進一步擴大城鄉、階級、族群之間的學習鴻溝。

  1. 隱私與資料安全疑慮

學生學習數據進入AI系統後,若缺乏明確規範與保護機制,恐成為企業營利的工具或被不當利用。

三、結構性變化的長期影響

1.課程設計的根本轉型
AI素養(如Prompt Engineering、倫理判斷、資料素養)將納入核心課綱,成為未來公民的必要能力。

2.教師培育制度的重構
未來教師需結合教育學、科技應用與心理學背景,強化教學設計、AI應用與情意互動能力。

3.教育治理模式轉變
教育部門需推動教育AI政策,規劃數據治理、AI平台審查與教師培訓,確保AI助益而非擾亂教育體系。

四、AI下的教育哲學反思

AI時代重新挑戰了教育的本質問題:
•我們要培養什麼樣的人?
•機器能做的,我們還要人學嗎?
•「會學」比「會答」更重要嗎?

這也促使我們回歸教育的核心價值:培養具有判斷力、價值觀與同理心的自由人,而非高效知識輸出機。

《案例分享》

東京大學校長在入學典禮上發表演講「讓學生有能力面對人工智慧」

東京大学学長「AIと向き合う力を」 入学式で式辞

東京大学の入学式が11日、東京都千代田区の日本武道館で開かれ、新入生約3100人が参加した。藤井輝夫学長は式辞で生成AI(人工知能)について触れ、「どう向き合うのか、大変重要だ。提示される情報や提案に対し、自らの視点や専門知識から検討する力を身につける必要がある」などと呼びかけた。
日本で暮らす外国人が増えているといった社会情勢を踏まえ、「マイノリティーの経験や文化を承認し、受け止める姿勢を身につけてほしい」とも強調した

同大は今春入学の学部生から授業料を約11万円引き上げ、年64万2960円とした。値上げは20年ぶりで、文部科学省の省令が規定する上限額となる。
授業料引き上げによる増収は2028年度末時点で13億5千万円と見込まれ、学修状況や成績を一元的に確認できるシステム、海外留学向けの奨学金などの拡充に充てることを想定している。
新入生を代表してあいさつした理科3類の上村綾美さんは「周囲への感謝とリスペクト、すばらしい環境で学ぶ機会に恵まれた自覚と責任を持って日々まい進することを誓う」と述べた。

東大の入学式で祝辞を述べるヒューマン・ライツ・ウォッチ日本代表の土井さん(11日午前、東京都千代田区の日本武道館)
理科1類に入学した男性は「宇宙飛行士を目指し、工学部に進みたい。幅広い分野を学べることを考えると、授業料が少し上がるのは仕方ないと感じる」と話した。
入学式では卒業生で国際人権団体ヒューマン・ライツ・ウォッチ日本代表の土井香苗さんも登壇し、「海外に飛び出す機会をできるだけつかんでほしい。大学時代の海外体験は、かけがえのない人生の糧になる」とエールを送った。

《東京大學校長在入學典禮上發表演講「讓學生有能力面對人工智慧」》
https://www.nikkei.com/article/DGXZQOUE086B70Y5A400C2000000/

以下為東京大學2025年入學式重點整理及繁體中文翻譯:

入學式概況
時間地點:4月11日,日本武道館(東京都千代田區)。
新生規模:約3,100名新生參加。

校長式辭要點(藤井輝夫學長)

1.面對生成式AI
AI時代來臨,學生必須培養「對提示資訊與建議進行批判性檢驗」的能力,結合自身視角與專業知識,才能正確運用AI工具。

2.尊重多元文化
隨著在日外國人增加,期許新生「承認並接納少數族群的經驗與文化」,養成包容心態。

學費調整與用途

調漲幅度:學部生學費自本學期起上調約11萬日圓,至年額64萬2,960日圓,為20年來首度調整,已達文部科學省規定上限。
增收用途:預計到2028財年末增收約13.5億日圓,將用於:
建置「學習進度與成績一元管理系統」
擴大「海外留學獎學金」等支援項目

新生代表致詞

上村綾美(理科三類):
「我將懷抱對師長與同儕的感謝與尊重,珍惜能在這優越環境學習的機會,並以責任心努力前進。」

現場花絮
未來志向:理科一類新生表示欲成為宇宙飛行士,並認同學費微幅上調是為了更優質的學習資源。
國際人權組織代表寄語:畢業校友、國際人權團體「人權觀察」(Human Rights Watch)日本代表土井香苗勉勵新生「把握海外學習機會,為人生累積寶貴經驗」。

《讓高中生有能力面對人工智慧》

要讓高中生具備面對人工智慧(AI)時代的能力,可從以下五大面向入手:

一、數位素養與技術能力

1.AI 基礎知識
•課程中加入「機器學習與深度學習概論」,讓學生了解 AI 的基本原理與應用場景。
2.工具實作練習
•利用開源平台(如 Google Colab、Scratch+ML)進行簡易模型訓練與部署。
•讓學生動手設計 Chatbot、影像辨識或資料分析專案,從實作中學習。

二、批判性思維與資訊判讀

1.質疑與驗證
•教導學生如何評估 AI 給出的建議:檢視來源、檢查偏誤(bias)、驗證結果正確性。
2.資料倫理教育
•深入討論資料隱私、算法偏見與公平性議題,培養「AI 倫理」意識。
•透過案例分析(例如面部辨識的偏誤問題),引導學生思考技術的社會影響。

三、跨域整合與創新應用

1.跨學科專題
•結合數學、資訊、社會科學與藝術,讓學生用 AI 解決真實問題(如氣候變遷、社區規劃、健康檢測)。
2.創客空間與競賽
•設立校內 AI Lab,提供開發板、感測器與 GPU 資源;鼓勵學生參加全國或國際 AI 競賽。

四、溝通協作與終身學習

1.團隊專案制
•讓學生分組完成 AI 專題,練習協同開發、版本控制與報告發表。
2.線上學習資源
•推薦 Coursera、edX、YouTube 等平台上的 AI 課程,培養自主學習能力。
3.校友與業界導師
•邀請 AI 研發者、數據科學家到校分享,並擔任專案導師,銜接學校與產業。

五、人文關懷與未來思辨

1.社會影響討論
•在公民、倫理課程中,討論 AI 對就業、隱私、民主與文化的影響。
2.同理心與包容性
•讓學生了解不同族群在 AI 時代可能遭遇的不平等,培養設計「包容性 AI」的思維。
3.未來職涯規劃
•輔導學生認識 AI 時代新興職業(如 AI 倫理師、數據產品經理、機器人協作設計師),並協助他們為未來做準備。

《AI時代的高中生競爭力》

AI時代的高中生競爭力,將不再只是傳統的考試分數與記憶力,而是綜合素養與多元能力的展現,以下是根據AI技術快速演化對高中生未來競爭力的全方位分析,從硬實力、軟實力、未來適應力三個層面探討:

一、硬實力:知識與技能的升級轉型

  1. AI素養與運算思維
    •能否運用AI工具解決問題(如Prompt設計、資料處理、分析工具)
    •基本的編程能力(如Python、Scratch)、邏輯思維訓練將成為重要競爭門檻。

  2. 跨學科能力(Interdisciplinary Thinking)
    •結合數學+語言+科技的能力尤為關鍵,例如數據分析+敘事能力(Data Storytelling)。
    •AI時代強調能將不同領域知識組合應用於現實世界問題。

  3. 語言與溝通能力
    •英文依然重要,尤其在AI領域資源集中於英語社群。
    •能清晰表達、論述與跨文化溝通者將在全球競爭中更具優勢。

二、軟實力:面對AI時代人類不可被取代的能力

  1. 創造力與批判思維
    •能不能「問出好問題」比「答對標準答案」更重要。
    •AI會生成內容,但人類需要設計問題、驗證假說與創造新連結。

  2. 合作與領導能力
    •在AI時代,團隊合作會轉向「人機協作」模式,領導力不再只是發號施令,而是整合資源與帶動願景。

  3. 情緒智商(EQ)與道德判斷
    •在高壓與資訊爆炸時代中,自我調節、與人共感與價值判斷將是AI無法模擬的重要素質。

三、未來適應力:學習轉化與抗壓復原能力

  1. 終身學習與學習如何學習(Learn how to learn)
    •高中教育不只是知識累積,更是學會學習與快速轉換能力的關鍵訓練場。

  2. 數位自律與資訊素養
    •AI提供海量資訊,但高中生是否具備「資訊辨識、過濾、整合」的能力,將直接影響其判斷與選擇。

  3. 快速適應變動的心理彈性(Resilience)
    •面對未來職業不確定性、價值體系劇變,高中生是否能保持內在穩定與正向心態,是決勝的關鍵因素。

四、新時代競爭力的典範轉移

傳統競爭力vsAI時代競爭力

分數導向vs素養導向
知識記憶vs問題解決
個人競爭vs協作創新
線性生涯vs多重可能

{AI不是取代學生,而是重塑學生的能力模型。}
真正有競爭力的高中生,將是「能整合AI、擁有人性光輝」的人。

結語

面對 AI 時代,單一技術能力已不足以應對快速變動的挑戰。高中教育應同步提升「技術實作」、「批判思維」、「跨域整合」、「協作學習」與「人文關懷」五大能力,才能讓學生在人工智慧浪潮中,不僅成為使用者,更能成為有擔當、有創新的引領者。

教育界的園丁
陳銀欉 整理
2025-4-12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自然科學和數學參考書籍和線上課程的推薦

「成功燈塔行」引領成功學子航向理想的目的地

在 AI 的輔助下用數學軟體做計算

用電腦和 AI 輔助數學學習

卡內基美隆大學羅博深教授談如何學習數學

未來已來,世界新賽局—淺談高中畢業生的新視野與世界觀

史丹佛大學教授給中小學生的數學學習心態和方法

黃仁勳總裁在台大體育館的AI演講內容給年青一代的啟示

恭賀 劉校長榮任台北市立成功高級中學校長

感謝 孫校長對成功高中師生的奉獻與付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