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川普關稅政策影響高中生家庭經濟
作者:陳銀欉 先生
國際經濟現實、川普關稅政策對台灣影響、股市劇烈波動帶來高中同學的家庭壓力,以及高中生成長應具備的心態應對供大家參考。
川普關稅衝擊全球經濟,台灣的高中生也不能置身事外——面對變局的智慧與行動
近日,全球金融市場再度震盪,美國前總統川普宣布恢復「對等關稅」政策,針對中國與其他180多個國家祭出貿易壁壘,引爆新一輪貿易衝突。
就在日前(4/7)日,中華民國台灣股市受衝擊重挫2065點,跌幅高達9.7%,創下史上最大單日跌幅,民間形容為「黑色星期一」。
這場經濟風暴,不僅是投資人的壓力,更深刻地影響每個家庭的生活穩定與心理狀態,也間接觸動到台灣每位高中生的日常生活。
一、經濟風暴牽動家庭,高中生也該關心現實
或許你會想:「經濟政策關我什麼事?」但實際上,家裡的學費安排、補習預算、生活開銷、甚至出國讀書的機會,都可能受經濟變化波及。當家庭投資資產出現波動、家長工作收入不穩定,壓力會慢慢傳遞到你我身邊。
高中生必須學會面對現實,不只是關心課業,更要培養對世界局勢與風險的基本認識。
二、經濟變局下,學習穩定心性與判斷力
股市有漲有跌,經濟循環本就充滿變化。真正重要的,不是恐慌或責怪,而是學會在劇烈波動中保持內心穩定、冷靜思考,這正是「處變不驚、泰然自若」的關鍵能力。
建議高中同學從三個層面開始鍛鍊:
1、關注長期趨勢,不被短期波動迷惑
經濟像四季,有春有冬。跌勢來臨,不等於世界末日;真正的智慧,是在寒冬中做足準備,靜待春暖花開。
2、培養基本金融素養,學會分散風險
即使你現在不是投資人,也可以從生活中學習理財概念:不要把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要保有現金緩衝與彈性思維。
3、建立健康心態,堅守紀律與價值觀
不以漲喜,不以跌憂。不追求虛榮,也不逃避困難。未來世界屬於那些「遇困能守、逢機能發」的青年。
三、轉危為機,學會成為家人的支持者
在家人因經濟壓力而情緒低落時,高中生不一定要解決問題,但你能做的,是成為一個體貼、穩定、有同理心的孩子。
適時一句「沒關係,我會努力一點,幫忙多分擔」的話語,就能為家裡帶來正能量。
你也是家庭的一份子,也能是未來翻轉家庭命運的關鍵。
《亂世出英雄,少年當自強》
川普的關稅政策,或許只是全球變局的一環。但這場震盪提醒我們:沒有人能永遠安於舒適圈,唯有提早準備、提升心性、堅定信念,才能穿越風暴,迎向新機。
願我們的高中生都能從現實中汲取智慧,在逆境中鍛鍊韌性,用堅定的腳步,走出屬於自己的人生正道。
在這個全球化、快速變遷的時代,高中生若能及早培養國際視野(global perspective),不只是對升學、職涯有幫助,更關係到未來是否具備領導力與適應力。
綜合以下是我整理的重點方向,協助高中學生清楚掌握「高中生應具備的國際視野」核心內涵。
《高中生應具備的國際視野:五大核心素養》
1. 理解全球議題,培養世界公民意識
高中生應認識當前國際重大議題,如:
•氣候變遷與永續發展(如SDGs)
•貿易戰與供應鏈變局(如川普關稅政策)
•AI與科技革命的全球影響
•地緣政治衝突(如中美關係、俄烏戰爭)
目的:讓學生不只關心「我自己」,而能思考「人類與世界的共同未來」。
2. 尊重多元文化,具備跨文化理解力
國際視野不是去模仿西方,而是學會:
•理解不同文化的價值觀與思維模式
•與來自不同背景的人溝通、合作
•尊重差異,包容多元
這對未來無論是留學、工作或旅行,都至關重要。
3. 具備全球競爭力與語言能力
英語仍是全球通用語言,但也可學習第二外語(如日語、西班牙語)!
熟悉國際考試與申請制度(如TOEFL、SAT、IB)!
培養批判思維、邏輯推理、溝通表達、團隊合作等國際核心素養!
4. 關注科技與創新,具備數位素養
未來的世界是數位驅動的,國際視野不只是「看世界」,還包括:
了解AI、區塊鏈、虛擬貨幣等新技術的國際應用!
培養資訊判讀與數位倫理意識,懂得保護個人資料、分辨假新聞!
5. 建立自己的觀點與價值,成為世界舞台上的自我
有國際視野,不代表失去本土認同。相反地,一個真正有國際格局的高中生,應能:
以臺灣或自己家鄉的觀點與文化,參與國際對話!
具備自信,能在國際舞台上說自己的故事、提出獨立見解!
將「在地經驗」與「全球視角」融合,發展自己的影響力!
《高中生如何培養國際視野?》
閱讀國際新聞(如BBC、紐時、日經、端傳媒)!
參加模擬聯合國、國際志工、交換學生、線上國際論壇!
看國際紀錄片、參加多語言活動或學習不同國家歷史文化!
主動與外籍師生交流,累積跨文化對話經驗!
《國際視野,讓你看得更遠、走得更穩》
有國際視野的高中生,不只是懂英語、會出國,更重要的是懂得以世界的角度思考,以本土的深度行動,成為既能立足本地、又能連結世界的新世代青年。
《川普關稅政策的本體論(Ontological Basis of Trump’s Tariff Policy)》
一、川普關稅政策的表象理由:製造業回流
川普主張課徵「對等關稅」,聲稱目的是讓美國製造業回流,以減少對外依賴,重建國內產業基礎。但是
美國製造業佔GDP不到10%,實際比例更低。
勞力、土地、原料、供應鏈等結構性因素,已不支持美國大規模重啟傳統製造業。
美國服務業高度發展,從人力、資本到創新,皆與製造已脫節。
這些證據說明:「製造業回流」只是政治語言,而非政策本體。
二、川普關稅的真正本體論:
- 權力本體:操縱話語以集中政治資本
關稅成為一種表演政治的工具,透過「保護主義」的姿態來拉攏被全球化邊緣化的美國中下階層,特別是鐵鏽帶工人與地方產業主。
→ 重點不是讓工廠回來,而是讓選票回來。
- 國家主權本體:重建對全球秩序的主導話語權
川普主張「America First」,實則是對「多邊主義秩序」的挑戰。他意圖透過「單邊關稅槓桿」,逼迫各國就範,重新談判不對等的自由貿易協議。
→ 關稅變成一種政治脅迫的手段,而非經濟合理的工具。
- 經濟工具本體:收割盟友資本以自補赤字
美國向台灣賣軍火不納入貿易額,卻要求對台晶片課重稅!這正揭示出川普關稅的真正目標不是中國,而是所有經濟上依賴美國市場、軍事上依附美國防衛的盟友。
→ 川普用關稅重分配全球利益鏈條,達到「我輸錢,你補錢」的霸權延命策略。
- 民粹本體:情緒動員的武器
面對通膨、就業不穩與內部分裂,川普善用「對外指責」的民粹語法,讓全球貿易赤字、產業外移的責任轉嫁給「外國剝削者」。
→ 「我們被中國搶走工作、被台灣占便宜」這類論述,製造憤怒情緒的出口。
三、關稅只是手段,川普要的是霸權續命與選票動員
川普的「對等關稅」看似經濟政策,實為一場全球霸權的再協商、一場民粹情緒的動員工程。
製造業是否回流並非重點,重點是誰在議題設定上占上風,誰就主導了人民的情緒與選票。
《風暴將至,你們要有堅強的心:
2025寫給高中生的時代備忘錄》
最壞的打算,最好的準備:
當世界再度走進不確定的未來
就在幾天前,新加坡總理黃循財對全國發表演說。他說得很直白:「我們正站在歷史的轉折點上。」因為美國再次對世界多國開徵高額關稅,包括對新加坡課徵10%。這不只是經濟政策的改變,而是國際秩序的鬆動,是和平與穩定的地基開始出現裂痕。
如果這段話對高中生你們來說還有點遙遠,沒關係。我們都曾年輕過。也曾以為,只要努力讀書、選對大學、進入好公司,人生就會順利向前。但現在,我們必須誠實地告訴你們:未來的世界,已經不再是那麼線性、可預測。
在1930年,美國也曾為了保護本國產業,通過一項名為「斯姆特-霍利關稅法」的政策,結果引來全球報復性關稅浪潮,最後導致了貿易崩潰,經濟蕭條,最終爆發了第二次世界大戰。那不是一兩個錯誤決策的結果,而是當各國都只顧眼前利益時,世界一起滑入了黑暗。
如今,那段歷史的影子似乎又慢慢浮現。
面對這樣的世界局勢,我們不能對你們說「一切都會好起來」,因為我們也不知道。但是我們可以一起問:在最壞的打算裡,我們該如何做最好的準備?
一、要有理解世界的勇氣
不要把國際新聞當作離我們很遠的東西。每一次關稅政策的變動、每一次區域衝突,都可能影響你未來能否買得起一台筆電,甚至影響你讀的科系會不會在十年內被淘汰。請開始關心世界的走向,因為那是你未來人生的地圖。
二、要鍛鍊自己的生存能力
學測的分數固然重要,但真正能幫你應對未來變局的,是你的適應力、學習力與問題解決力。未來的工作可能是你現在從未聽過的產業。別只背標準答案,請學會獨立思考、批判判斷與與人合作。
三、要有堅韌與團隊的心
這個世界不再獎勵個人英雄主義,而是需要能夠與他人共患難、共努力的夥伴。當世界變動快速、資源壓縮,我們會更需要彼此支持、彼此成就。請記得,有一顆利他的心,是你永遠不會被淘汰的競爭力。
四、要培養逆境中的樂觀
我們不希望你們變得焦慮,但希望你們清醒。「準備面對風暴」不等於活在恐懼中,而是更有意識地活著。請相信:每一場危機的背後,都孕育著新一輪的機會。只要你不放棄學習,不逃避責任,不放棄希望,世界再亂,也奪不走你對未來的主導權。
最後,送你們一句話:
「你可以是風暴中的一盞燈,也可以是航行中的一艘船。」
願你們不只做時代的旁觀者,而能成為參與者、創造者、重建者。
未來可能不再是我們曾經熟悉的模樣。但我們有你們,就還有希望。
教育界的園丁
陳銀欉 敬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