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高中教育的危機與現實
作者:陳銀欉 先生
台灣曾經以卓越的教育成果領先亞洲,然而,近年來不僅韓國積極發展科學高中,連越南私立中學也全力推動教育改革,致力於培養21世紀的拔尖人才。
相較之下,台灣的高中教育卻面臨經費不足、政策不穩、競爭力下降等多重危機。
一、台灣高中教育的兩大危機
1. 教改後的隱憂:學生平庸化,競爭力下滑108課綱的設計原意在於降低課業壓力與適性發展,但許多高中與大學校長私下透露,這套課綱的隱藏目標是消滅明星學校,然而結果卻並未如預期——明星學校沒有消失,反而是學生的學習力與競爭力逐漸下降。這不僅影響台灣未來的人才培育,也讓學界與企業界感到憂心。
2. 國際競爭壓力增大:韓國、越南的教育改革突飛猛進2023年底,建國中學邀請姊妹校「韓國釜山科學高中」來台交流,並分享韓國的科學教育發展模式。
2024年3月,建中校長莊智鈞與其他五所高中校長自費前往韓國考察,發現韓國政府針對科技領域重點扶植20所科學高中,而台灣卻僅有10個科學班,培育規模差距極大。
此外,韓國還設置專業類科高中,目標明確,就是要培養各領域的頂尖人才,甚至以培育未來的諾貝爾獎得主為目標。
更令人驚訝的是,越南的私立中學也已經超越台灣,例如胡志明市的「丁善理紀念中學」,其師生比達1:10,並擁有100位專職行政人員,讓老師可以專注於教學與輔導學生。
相比之下,建中有近3000名學生,僅有212名教師,師生比為1:14.2,且行政人力嚴重不足,導致老師需兼任行政工作,影響教學品質。
二、三大結構性問題導致教育資源嚴重匱乏
1. 師生比懸殊,影響教學品質韓國的科學高中師生比為1:5.5,而台灣的科學班約為1:15,老師負擔更重。例如在科展與專題研究方面,台灣老師往往需要投入更多精力,但資源卻遠遠不及韓國,導致教學成效受限。
2. 高中經費嚴重不足,校長忙著募款
韓國政府每年提供每所重點高中約3000萬新台幣的補助,供學校自由運用,而台灣則採競爭型計畫申請制度,若未獲核准則無法獲得經費,使得高中發展極不穩定。例如建中每年需向教育部國教署申請國際教育旅行經費,但補助常常不穩定,導致學校無法長遠規劃,甚至需向校友募款來支應。
3. 行政負擔沉重,影響教學效率
台灣高中學校普遍缺乏足夠的行政人力,許多老師需兼任行政工作,甚至連校長室秘書都由科任老師兼任。
這種現象被形容為「行政大逃亡」,使得許多優秀的老師難以專心於教學與學生輔導,長期下來影響學校的發展。
此外,鐘點費長期偏低也是問題之一。高中老師的鐘點費從30年前的400元調漲至420元,30年間僅增長5%,遠低於物價與薪資增長幅度,這反映出台灣政府長期以低成本思維經營教育。
三、精英教育的爭議:台灣還需要明星高中嗎?
108課綱試圖消除明星高中與明星大學的影響力,並採用「雨露均霑」的方式平均分配教育資源。然而,許多教育界人士認為,拔尖人才的培養不應該被忽視。
1.世界各國仍然重視精英教育:韓國積極投資科學高中,越南的私立中學也全力發展,台灣若不正視此趨勢,恐怕將在國際競爭中落後!
2.學生應有選擇權:若有學生希望進入明星高中,與最優秀的同儕競爭、學習,這並非壞事。「鑽石沒有經過切割打磨,會閃閃發光嗎?」某私立高中校長如此形容。
3.學費自由化議題:目前台灣大學一堂課的費用僅600~800元,相較於美國一堂課動輒數萬元的學費,台灣的知識成本極低,導致部分學生出現「知識廉價」的錯覺,影響學習態度。
四、未來的改革方向:滾動式檢討108課綱,提升教育競爭力
面對這些挑戰,教育界普遍建議應適時調整108課綱,強化人才培育的競爭力。
1.增加教育經費,提供穩定支持:應比照韓國模式,對重點高中提供固定補助,而非採競爭型計畫,提高學校發展的穩定性。
2.改善師生比,減少教師行政負擔:增聘專職行政人員,讓老師專注於教學與學生輔導,提高教學品質。
3.適度恢復精英教育機制:台灣需要培養高端人才來應對未來科技與產業競爭,應考慮設立更多科學高中或專科高中,以對應全球趨勢。4.調整學費與資源分配機制:允許學費適度自由化,使學校能夠有更充裕的資源來提升教學品質。
4.強化國際交流機會:政府應穩定支持學生海外交流計畫,確保國際移動力政策得以長期推動,而非受經費變動影響。
結論:台灣需要更積極的教育改革
台灣高中教育正面臨經費不足、競爭力下降、教育平庸化的困境,與韓國、越南等國家的教育發展相比,差距越來越大。若不及時改革,台灣的人才培育與國際競爭力將持續下滑。
教育攸關國家未來,108課綱的後遺症已逐漸浮現,政府應慎重檢討現行政策,並借鑒國際經驗,確保台灣仍能持續培養出世界級的人才!台灣高中教育「倫理,民主,科學」風華璀璨再現。
教育界的園丁
陳銀欉 敬述
2025-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