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輔助自主學習:AI時代高中教育轉型的政策倡議
作者:陳銀欉 先生
一、前言:教育轉型的時代命題
當人工智慧迅速改變全球產業與社會樣貌,教育不再只是知識傳遞的過程,而成為培養未來關鍵能力的核心場域。
教育部推動「中小學數位學習精進方案」已三年有成,特別在高級中等教育階段,透過平板電腦與人工智慧(含生成式AI)輔助學習,開啟台灣教育數位轉型的嶄新局面。
本文針對此一政策實踐進行系統整理,並提出五大政策建議,以資未來深化與永續發展。
二、現況整理:台灣數位學習實踐的核心成果
1.政策執行成果
•81所高級中等學校參與,196項AI輔助自主學習教案,逾8,112位教師受訓,超過61萬名學生受惠。
•主題涵蓋影像辨識、語言互動、經濟議題研究與跨科整合,強調問題解決、自主學習與AI素養的養成。
2.教學創新亮點
•結合平板、AI平台與「四學策略」(自學、共學、互動、應用)進行跨科合作。
•發展循環學習模組(探索→研究→討論→反思)以提升學生的系統性思考與邏輯表達能力。
3.師生反饋
•教師從設計者轉型為學習引導者,學生從知識接收者轉變為主動學習者與知識共同建構者。
•學生回饋顯示其在「邏輯思維」「問題解決」「表達能力」與「自主探索」方面明顯提升。
三、政策意涵與教育轉型方向
1.從工具導入到學習文化轉型
•平板與AI不僅為硬體,更是推動學習型社群與創新教學文化的核心催化劑。
•強化學生「自我驅動學習」能力,有助於在未來高度變動與跨域的社會中生存與發展。
2.人工智慧作為學習夥伴的典範
•生成式AI(如ChatGPT)已能協助學生完成語言學習、文本理解、企劃構思與資料分析。
•若能妥善規劃,AI將可成為「第二位教師」,促進個別化學習與差異化教學。
3.教育公平與數位落差的雙重挑戰
•城鄉、資源與人才不均將導致數位落差與學習機會不平等擴大,需更精緻的政策設計介入。
四、政策建議
-
建構「AI素養與科技自主學習」課程綱要
•納入高中課程綱領的彈性課程或跨科模組,發展AI倫理、生成式AI應用、資料素養與科技閱讀力等能力。 -
建立「自主學習平台與AI工具認證制度」
•推動本土化數位學習平台整合,並針對AI學習工具建立認證與教學資源庫,保障學生使用品質與學習成效。 -
成立「科技學習促進中心」與專業支持系統
•各縣市設置科技輔助學習推進單位,支援學校教師進行課程設計、教案發展與跨校教學交流。 -
制定「AI教育永續發展基金」
•政府撥款支持硬體更新、軟體研發、師資訓練與偏鄉資源補助,避免數位學習轉型淪為短期計畫。 -
推動「跨校共學與產業協作實驗計畫」
•鼓勵高級中等學校與大學、產業界合作設計跨域專題,打造符合未來職場需求的真實問題解決場域。
五、結語
《讓台灣成為教育創新的亞洲典範》
當代教育的任務已不再只是傳授知識,而是為未來社會培養能主動學習、具備批判思維與科技應用力的年輕世代。
台灣在推動科技輔助自主學習方面已打下良好基礎,未來若能結合政策設計、制度創新與資源整合,不僅能提升學生的學習成效與教育公平性,更有機會讓台灣成為亞洲AI教育創新的典範國家。
教育界的園丁
陳銀欉 敬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