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奇心:未來高中生成功的關鍵特質

作者:陳銀欉 先生


隨著大學申請入學進入第二階段面試,如何在未來社會脫穎而出成為許多學生關注的焦點。教育部政務次長葉丙成於 4 月 1 日赴龍華科技大學分享時強調:「好奇心將是未來 20 年成功者必備的關鍵特質。」他鼓勵青年學子,要善用新思維探索屬於自己的方向與天命,勇敢追求自我實現,而非僅仰賴學歷或組織頭銜來定義自身價值。

學歷只是起點,能力決定高度

葉丙成指出,學歷雖然對於取得第一份工作或第二份工作有所幫助,但真正決定長遠發展的,是個人的能力與解決問題的能力。
他提醒學生:「只有學歷而沒有能力,通常只需 4 年,學歷優勢就會被能力超越。」因此,與其執著於追求光鮮亮麗的學歷,不如積極培養專業能力與實戰經驗,讓自己在職場上發揮真正的價值。

技職教育:培養解決問題的能力

針對技職教育的發展,葉丙成肯定龍華科技大學在產學鏈結方面的努力。他特別提到,龍華科大擁有三座教育部補助的類產線實作基地,並與泰國排名第一的朱拉隆功大學合作開設半導體雙聯學位學程,共同培養半導體專業人才,展現出台灣技職教育的實力。

他進一步鼓勵學生:「技職教育的價值在於讓你們學會如何解決問題,而這正是未來企業最需要的人才特質。」面對快速變遷的產業環境,具備實作能力與創新思維的技職人才,將成為推動產業發展的重要力量。

勇敢逐夢,迎向國際舞台

對於政府推動的「青年百億海外圓夢基金計畫」,葉丙成表示,該計畫旨在支持年輕人勇敢追夢,培養創新能力與行動力,不僅幫助個人實現目標,也讓台灣的文化與創新力走向國際。他鼓勵學生積極運用政府資源,拓展國際視野,展現台灣年輕世代的競爭力與文化影響力。

《以好奇心開創未來》

面對未知的未來,最珍貴的資產並非學歷,而是持續探索與學習的好奇心。葉丙成勉勵所有學生:「青年最大的本錢,就是敢於失敗。」只有勇於突破框架,擁抱變化,並不斷尋找新機會,才能真正掌握未來,在變局中創造屬於自己的光明大道。

高中生敢於改變,面對失敗的現實

在人生關鍵的成長階段,高中生不僅要適應學業壓力,還要開始思考未來方向。
然而,許多人因為害怕失敗而不敢嘗試,導致錯失許多成長的機會。要真正成長並走向成功,高中生需要培養敢於改變、勇敢面對失敗的心態。

1. 重新定義「失敗」:失敗是學習的過程

很多人把失敗看作是一種挫折,甚至是個人價值的否定。但其實,失敗本質上是學習的一部分,它幫助我們發現不足,調整策略,最終讓我們變得更強大。偉大的科學家、企業家、藝術家,都曾經歷無數次失敗,這些經驗最終成為他們成功的基石。
每次面對失敗時,問自己:「這次經驗讓我學到了什麼?」
記錄自己的學習歷程,當回頭看時,你會發現自己其實一直在進步。

2. 培養「成長型心態」:相信努力可以改變命運

心理學家 Carol Dweck 提出的「成長型心態」(Growth Mindset) 指出,人的能力並非固定不變,而是可以透過努力和學習不斷提升。相較於「固定型心態」(Fixed Mindset) 認為自己聰明與否是天生的,擁有成長型心態的人更能勇敢接受挑戰,並在困難中成長。

面對挑戰時,對自己說:「我還沒學會這個,但我可以透過努力做到!」
主動向比自己優秀的人請教,而不是害怕與他們比較。

3. 轉變思維:與其害怕錯誤,不如專注於行動

許多高中生因為害怕做錯事,而選擇停滯不前。但事實上,行動才是讓我們變得更好的關鍵。如果一直猶豫、害怕失敗,就永遠不會知道自己真正的潛力。

設定一個小目標,例如:參加一次演講比賽、報名一場競賽,或學習一項新技能。
記住:「錯了沒關係,重要的是我比昨天的自己更進步了。」

4. 建立「心理韌性」:讓挫折成為你的養分

心理韌性(Resilience)是指在面對壓力或失敗時,仍能夠保持正向態度,並持續向前。許多成功人士之所以能達成目標,不是因為他們沒有遇到困難,而是他們擁有強大的內心力量,不會因為一次失敗就放棄。

練習「自我對話」,當遇到困難時,對自己說:「這只是暫時的,我可以找到解決方法。」閱讀成功人士的故事,看看他們如何在挫折中堅持下去。

5. 擁抱變化,主動創造機會

這個時代的變化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要快,新興技術、職業、產業不斷湧現。因此,最重要的不是選擇「最安全」的路,而是培養適應變化的能力。勇於改變,才能抓住未來的機遇。

嘗試不同的學習方式,例如線上課程、社團活動、國際交流等。
培養好奇心,對新事物保持開放的態度。

《勇敢改變,擁抱挑戰》

成功不是來自一帆風順,而是來自跌倒後的爬起。高中生應該學習如何從失敗中汲取經驗,勇敢迎接改變,才能真正掌握自己的未來。當你開始行動的那一刻,世界的可能性就開始向你打開!

高中生超前部署大學申請,
關鍵時刻彎道超車、出奇制勝!

在競爭激烈的大學申請戰場上,如何脫穎而出?有些學生從高一就開始規劃,穩紮穩打,而有些學生則是在最後關頭憑藉策略與努力完成「彎道超車」。
無論你是提前準備的「超前部署」型,還是希望在短時間內突圍的「出奇制勝」型,都可以透過以下方法,為自己創造更大的成功機會。

一、超前部署:從高一開始布局,穩扎穩打

對於有長遠規劃的學生,超前部署的關鍵在於累積優勢,讓自己在大學申請時擁有豐富的資歷與亮眼的表現。

1. 確定目標,反向規劃

鎖定目標大學與科系:不同學校、科系的錄取標準不一,了解學校的要求,才能有針對性地準備。
研究入學條件:台灣學測、美國 SAT、英國 A-Level、AP 課程、日本 EJU 等,不同考試的備考策略不同,提早準備能提高競爭力。

2. 學業成績:建立穩固的學術基礎

保持優秀的學校成績,GPA 是申請的重要門檻。
挑戰難度較高的課程,如 AP、IB、雙語課程,展現學術能力。
提前準備標準化考試,如學測、指考、TOEFL、IELTS、SAT 等,並預留重考時間。

3. 拓展課外活動,打造個人特色

選擇有影響力的社團或競賽,如科學奧林匹亞、數學競賽、商業競賽、模擬聯合國(MUN)、機器人競賽等。
參加領導或公益活動,展現社會責任感,如志工服務、創業計畫或發起公益專案。
建立個人品牌,例如經營 YouTube 頻道、部落格、研究專案、創業等,讓招生官看到你的獨特性。

4. 申請時的加分項目:學術研究與國際經驗

參與教授的研究計畫,增加申請時的學術深度。
申請暑期學校或國際交流計畫,如哈佛、耶魯的夏校,或參與海外競賽,提高國際視野。

二、彎道超車:如何在短時間內逆襲?

如果你已經是高三,或者過去的準備並不充分,現在才開始衝刺,也有機會靠策略「出奇制勝」,短時間內提升競爭力!

1. 高效準備學測或大學入學考試

集中火力攻克弱點科目,有效利用「80/20 法則」,針對提升分數最多的科目下功夫。
密集練習歷屆考題與模擬考,熟悉題型,提高應試能力。
運用短期衝刺策略,例如高效記憶法、考試技巧(如作文模板、數學秒解技巧)。

2. 創造獨特的申請亮點

快速完成一個影響力專案:例如發表一篇研究文章、組織一場公益活動、開發一個 App 或 YouTube 頻道,在短時間內打造一個「可見的成果」,吸引招生官目光。
強化推薦信與自傳:找有影響力的老師、教授、業界人士撰寫推薦信,並透過個人自傳突顯你的特質與故事,展現成長歷程與獨特價值。
學會講故事:不只是列舉成就,而是要用故事打動招生官,例如你如何克服困難、如何發掘自己的熱情,或如何用你的技能影響他人。

3. 利用「特殊管道」增加錄取機會

雙聯學位或交換生計畫:有些學校提供特殊的雙聯學位計畫,可降低錄取門檻,例如台灣某些學校與歐美名校合作的雙聯學程。
特殊才能入學:如果你在體育、藝術、科技創新等領域有突出成就,可透過特殊管道申請,避開一般競爭者。

4. 面試突圍:展現你的獨特價值

準備常見面試問題,如「你的學習動機是什麼?」「你如何克服困難?」「你的未來計畫?」用 STAR 策略回答問題(情境 Situation → 任務 Task → 行動 Action → 結果 Result),展現解決問題的能力。
模擬面試,多次練習,提高臨場反應與表達能力。

結論:大學申請是策略與行動的結合

無論是超前部署還是彎道超車,關鍵在於找到適合自己的策略,並付諸行動。
對於有時間規劃的學生,提前準備能夠穩紮穩打,而對於時間緊迫的學生,則要利用「高效策略」來創造亮點。

大學申請不只是考試成績的競爭,更是個人特質、經歷、成長故事的展現。成功的關鍵不是你起跑的時間,而是你是否懂得運用正確的方法,並堅持到底!

教育界的園丁
陳銀欉 敬述
2025-4-2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自然科學和數學參考書籍和線上課程的推薦

「成功燈塔行」引領成功學子航向理想的目的地

在 AI 的輔助下用數學軟體做計算

用電腦和 AI 輔助數學學習

卡內基美隆大學羅博深教授談如何學習數學

未來已來,世界新賽局—淺談高中畢業生的新視野與世界觀

史丹佛大學教授給中小學生的數學學習心態和方法

黃仁勳總裁在台大體育館的AI演講內容給年青一代的啟示

恭賀 劉校長榮任台北市立成功高級中學校長

感謝 孫校長對成功高中師生的奉獻與付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