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界的典範轉移 —「人生以服務為目的,活到老學到老!」

作者:陳銀欉 先生

「人生以服務為目的,活到老學到老!」
這句話在日本栃木縣108歲的箱石色井(Shitsui Hakoishi)女士身上,得到了淋漓盡致的具體展現。
她是金氏世界紀錄認證的全球最年長女性理髮師,一生都在用行動詮釋服務與學習的真諦。

從年輕到百歲,她的服務之路

箱石色井年輕時曾赴東京當學徒,學習理髮技藝。二戰後,她回到故鄉獨自撫養兩個孩子,生活不易,但她沒有停下腳步。
1953年,37歲的她重新開設理髮店,開始每天為顧客服務。這份工作不僅是謀生,更是她奉獻社會的方式。如今,她已經108歲,雖然無法像從前那樣天天開店,但她依然每月抽出時間,為老顧客剪髮。這種對服務的執著,讓人感受到她對生命的熱愛與責任感。

「只要能貢獻,就要堅持」

她的名言:「只要還可以做出貢獻,就要繼續堅持下去。」這句話道出了她對生活的態度。對箱石色井來說,理髮不只是一份職業,而是她與社區連結的方式,是她貢獻力量的管道。即使年歲增長,她也不願停下,因為她相信,只要還有能力,就應該繼續服務他人。
這正是「人生以服務為目的」的具體實踐。

活到老,學到老的榜樣

箱石色井的故事還告訴我們,學習永遠沒有終點。她從學徒時期開始磨練技術,戰後獨自面對挑戰時適應環境,37歲重啟事業時精進手藝,甚至到108歲仍保持對工作的熱情。這種持續學習的精神,不僅讓她成為技藝高超的理髮師,也讓她在人生每個階段都能找到新的意義。

她的啟發:服務與學習的價值

箱石色井女士用70多年的理髮生涯,向我們展示了服務與學習如何交織成生命的意義。
她的堅持讓人反思:無論年紀多大,我們都能找到自己的方式去幫助他人、提升自己。或許,真正的充實人生,不是在於休息或停滯,而是在於像她一樣,永遠保持一顆服務的心,和一顆好學的靈魂。

「人生以服務為目的,活到老學到老!」在箱石色井的故事裡,這句話不再只是抽象的哲理,而是一個活生生的見證,激勵著我們每個人去創造屬於自己的價值。

「人生以服務為目的,活到老學到老」蘊含了深刻的人生哲學,結合了利他精神與終身學習的價值觀,綜合以下是一個系統性的論述,從意義、價值、實踐面到當代意涵逐層展開。

一、人生的核心目的:服務他人

「人生以服務為目的」,揭示了一種超越個人利益的生命觀。人生不僅是為了滿足個人欲望,更是透過服務他人、造福社會,實現自我價值與生命意義。這樣的理念源於儒家的「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也與西方如甘地、馬丁路德金、卡內基等倡導的「利他主義」不謀而合。

服務的內涵可以有多種層次:
•對家庭的責任與付出;
•對工作的盡責與創新;
•對社會的關懷與貢獻;
•對弱勢的同理與扶助。

真正偉大的人生,不是擁有了什麼,而是付出了什麼。

二、活到老,學到老:終身學習的價值

「活到老學到老」不僅是一句俗語,更是一種適應變遷與自我精進的生活方式。隨著科技發展與社會快速演變,唯有不斷學習,才能不被淘汰,也才能更有效地服務他人。

終身學習有三大價值:
1.自我成長:使個人更有智慧、更具判斷力;
2.社會適應:面對職場轉變與數位挑戰;
3.代際傳承:讓經驗與知識轉化為下一代的資產。

知識不是終點,而是讓我們持續「服務」與「改善世界」的工具。

三、服務與學習的相輔相成

學習讓我們更有能力去服務,而服務的過程也常常帶來深層的學習。這種互為因果的關係,正是「以服務為目的、以學習為途徑」的真諦。

舉例來說:
•教師因教學而學習更多;
•志工因助人而成長;
•領導者在承擔中不斷修煉自己。

當一個人以服務為人生的方向,就會主動尋求學習;當一個人持續學習,就會發現更多可以貢獻與服務的空間。

四、當代意涵與未來展望

在AI時代與高度全球化的背景下,純粹的專業知識已逐漸被自動化所取代,而「同理心」、「責任感」、「服務精神」與「學習能力」反而成為未來不可取代的核心競爭力。

未來的世界,需要:
•能用學問去解決真實問題的人;
•願意站出來承擔與奉獻的行動者;
•把一生活成一場學習與貢獻之旅的智者。

結語:

「人生以服務為目的,活到老學到老」,不只是一句座右銘,更是一條值得奉行終生的生命道路。服務讓生命變得有意義,學習讓我們不斷進步與升華。唯有結合兩者,我們才能走出屬於自己、也利於他人的燦爛人生。

教育界的園丁
陳銀欉 敬述
2025-4-8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自然科學和數學參考書籍和線上課程的推薦

「成功燈塔行」引領成功學子航向理想的目的地

在 AI 的輔助下用數學軟體做計算

用電腦和 AI 輔助數學學習

卡內基美隆大學羅博深教授談如何學習數學

未來已來,世界新賽局—淺談高中畢業生的新視野與世界觀

史丹佛大學教授給中小學生的數學學習心態和方法

黃仁勳總裁在台大體育館的AI演講內容給年青一代的啟示

恭賀 劉校長榮任台北市立成功高級中學校長

感謝 孫校長對成功高中師生的奉獻與付出